跨界:市场涌入者的思维与野心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9-03-22 09:04

  中国便利店行业不仅面临着现有企业整合的问题,还面临电子商务企业、初创企业等多方势力的影响。跨界而来的市场新贵,对于便利店行业有着全新理解,他们凭借资金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对便利店生态和供应链系统进行重构。

  与传统零售、电商渠道相比,便利店具有投资成本低、毛利率高、抗风险性强、网点铺设灵活、可复制性强等特点,并且提供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商品和便民服务,既能填补大型零售店的市场空白,也能与电商形成错位互补……这些构成了便利店巨大的吸引力,使各路人马争相涉足,希望分一杯羹。

  一、汹涌而来的跨界者

  在涌入便利店行业的各方力量中,电商巨头、快递公司,以及资本助力下的新兴门店,是最踊跃的跨界者。他们正凭借自身强大资源和特有思维,对传统便利店行业进行着冲击。

  1.目光远大的电商巨头

  电商巨头之所以热衷抢攻便利店,巨大的潜力市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与其背后的隐痛有关:流量红利消失,成本居高不下。过去电商由于没有店面,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享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如今这种优势已经不在。近几年电商行业的流量红利在衰减,而消费者趋于理性的购物需求对于产品品质、购物体验和全渠道服务表现出更高的期望,线下流量又重新受到重视。

  便利店借助自身密集的网点布局和消费者贴近性,可以完美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并且延展空间巨大,可覆盖生活娱乐、金融、家政等多条业务分支,从而极大增强进店频率和客户粘性。于是,阿里、京东等巨头都将触角伸向了这款蛋糕,将布局便利店视为发展新零售的重要一步棋。

  

640.webp (48).jpg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零售通宣布,第一家天猫小店在杭州正式运营。天猫小店成为阿里新零售战略中离消费者场距最近的零售网点,出现在线下社区100~500米范围内。天猫小店采用的是品牌授权的方式,通过阿里和零售通的扶持,将阿里系的渠道、技术、物流、数据等能力赋能小店,全面升级小店服务能力,实现坪效提升。例如,对应阿里系的消费数据,零售通会给天猫小店具体的选品建议、优化库存结构,更有效地解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

  京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开始于2015年的新通路事业部,其初衷是京东想发力线下零售。2016年4月,京东掌柜宝上线,主要给夫妻老婆店提供供货服务。随着对商户的供货服务逐渐推向前台,2017年4月刘强东正式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为了吸引更多小店加入京东便利店计划,除了缴纳质保金之外,京东并没有制定特别严格的门槛,京东还会给店主提供货源、品牌、仓配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无论是天猫小店,还是京东便利店,背后电商巨头目的一致:试图让传统夫妻老婆店通过加盟模式,接入天猫或京东的标准,除了在门店形象上改变外,还希望将其打造成电商巨头渠道下沉、触达消费者的终端。而货源则分别来自京东新通路与阿里零售通,B2B批发业务则成了电商巨头在社群便利店的主要盈利方式。

  尽管有着远大的目标和设想,但在实际运用中,与传统的连锁品牌便利店相比,零售通和新通路改造的夫妻老婆店仍显竞争力不足,在商品种类、管理水平、供应链运作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零售通和新通路的模式还会继续变化。例如,京东正筹划开设京东便利店以外的直营店铺,部分团队人员来自北京其他传统便利店品牌,其中包括来自7-Eleven的5位管理层人士。

  2.情有独钟的快递公司

  对于便利店,快递公司也一直情有独钟。为了解决快递末端配送问题,快递公司经常与便利店合作,或者自建便利店来切入商业。例如,早在2011年顺丰在深圳、广州等地先后与第三方便利店展开合作,将快递业务延伸至终端。2012年,成都市零售商协会旗下的红旗连锁、互惠、舞东风等8家便利店与圆通、申通等物流企业推出代存代取业务。除了合作,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还屡次试水社区便利店,顺丰旗下的 “顺丰家”、圆通旗下的“妈妈菁选”、申通旗下的“巨贤百味”等提供水果生鲜、日用品的售卖,同时承担着快递收派件业务。

  “快递+便利店”模式是快递企业布局网点业务的延伸与补充,扩大了快递公司网点密度,尤其是对于网点稀缺的偏远农村地区,弥补了网点不足的问题。便利店的中转作用节省了快递公司的配送时间,避免了无人签收和多次配送的情况;便利店为快件提供了免费寄存场所,并可避免快件延误、丢失的发生,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在便利店而言,与快递的合作或者是快递企业自建便利店,不但可以带来客流,加强便利店特色和竞争力。

  不过,快递企业涉足便利店,往往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若难以实现盈利,或将成为蚕食企业利润的“鸡肋”。作为企业新的业务点,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其他末端网点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便利店的压力,这成为跨界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3.财大气粗的资本力量

  作为过去几年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细分零售业态,国内便利店的成长空间巨大;再加上年轻群体消费行为的结构性转变,进一步释放和扩大了便利店业态的需求。这样的优质资源备受资本钟爱,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资本进入便利店行业,成为短期内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获得融资的企业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创新型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服务商。创新型便利店以便利蜂的数亿元融资为代表,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和小麦便利店也分别获得超亿元融资,成为无人便利店融资的标志性事件。服务商获得融资也是时下一个重要的趋势,服务商通过为广大的社区店、夫妻店输出技术资源、供应链资源、管理资源,来赋能这些小型零售商户,进而提升平台整体的效能。

  插上资本的翅膀,便利店的拓店步伐明显加快,除了对门店升级改造,还在进行信息系统升级、物体体系重建、供应链体系优化。例如,获得多轮融资的“Today便利店”,2018年在其全国门店上线了自主研发的新零售云平台系统,旨在打造智慧门店,实时监控销售数据、商品变化、门店库存,及时对货架商品进行改动,提高门店商品复购率。Today便利店还有很多黑科技,比如刷脸系统、无人智能售货机和无人配送车等。

  资本跨界而来,促进了便利店行业的增长,也使竞争越发激烈。2018年,邻家、131等知名便利店品牌因资金链断裂而一夜之间倒闭,暴露出便利店风光背后的缺陷:高成本、回本周期长。获得融资纵是美好,但回归运营、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员工培训、系统改进等基础,才是风口下的便利店实打实的做法。

  二、新零售正在重塑便利店

  从众多跨界事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便利店行业正接受着新零售基因、融合发展概念的洗礼,并由此迸发出全新活力。实际上,在新的零售生态下,便利店行业正在被一步步重构。

  便利店不再只是卖货,还送货上门。

  2018年初,首家升级版的好邻居便利店在北京亮相,区别于传统便利店,这家店增添了生鲜产品,接入了淘鲜达、天猫超市、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线上流量,并实现3公里范围内1小时送达。实际上,便利店接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已经成为业内常态,只是打法有所差别。有的如好邻居一样选择嫁接其他平台,借助第三方之力完成配送。例如,在过去一年, 9大城市的全家便利店全线入驻饿了么,北京市内的251家7-Eleven便利店门店全面接入美团外卖平台。

  还有的便利店选择了自建配送团队,属于投资较大的重模式。例如,便利蜂启动了“蜂鲜达”项目,可以为便利蜂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线上订单提供30分钟配送服务,而在便利蜂的门店密集区域基本可形成配送服务的全覆盖。

  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便利店可根据配送商品种类、覆盖地域,以及自身资金实力等因素进行选择。无论哪种方式,都显示出便利店品牌对数字化升级的诉求,从线下线上融合,末端配送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这也为京东到家等专业从事物流配送的跨界者提供了新机会。

  便利店不再只是门店,还是前置仓。

  随着配送上门服务的开通,便利店门店具有了担任前置仓的价值。类似于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的服务模式,在电商巨头赋能便利店,向后者输出技术和供应链资源的同时,同样可以提前将网购用户所需要商品储备在门店中,用户一旦下单,就能利用智能物流快速打包,将商品快速送达到用户手中。

  在现代零售环境当中,仓库的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以盒马鲜生为例,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这使得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门店供货,也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消费者下单后,商品从附近的零售店里发货,而不是从远在郊区的某个仓库发货。这便是支撑盒马鲜生在门店3公里范围内可以做到30分钟送达的重要前提。

  虽然前置仓在体验上优势很明显,但在实际运营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对于便利店而言,本就面积紧张,仓储空间较小,如果再增加货物数量和种类,势必使自身仓储及库存周转压力增大,库存占款资金压力大。再加上订单和或损耗的不确定性,如何补货也是一种考验。

  便利店不再需要员工,“无人便利店”兴起。

  在2017年7月淘宝造物节上,阿里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正式亮相,无人便利店概念也因此被引爆,随后缤果盒子、简24、Easy Go等各种品牌的无人便利店兴起,并受到资本青睐。在这种浪潮下,像7-Eleven这样的传统便利店巨头也在调整和改变。2018年7-Eleven在台湾地区开设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欲通过无人零售延续其创新性。

  无人便利店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例如,“F5未来商店”是一种用机械臂和电脑代替人力来完成便利店24小时无人值守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一个30~6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由4台机器组成,分别是标品售货机、冲饮售货机、鲜食商品售货机及自动清理餐桌,核心技术为机械臂及智能仓储。食物原料被保存在冰箱,当受到消费者购买的请求时,冰箱门打开,机械臂抓取原料进行相应加工,另一只机械臂抓取出一只碗,用其接收处理完毕的食物,将其送至出货口。

  天虹“Well GO”则以RFID为核心技术,添加了条码及视频技术作为辅助,这也是行业内首个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并落地商用的无人便利店方案。通过RFID技术,天虹可实现所有“Well GO”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公司管理后台,对所有无人便利店的货品实施管理、查调拨和快速盘点,实现了全流程数据可视化及全渠道零售。

  类似的无人便利店还有很多,其创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便利店在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上涨,为用户提供24小时服务等方面的痛点。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此类以科技推动的新型服务模式和产品陆续出现,使得便利店行业的未来变得更加多元化。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