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新模式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05-12-23 15:31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企业中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自身的生产特点是否合适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又应该如何实施精益生产。

文/方明·思博公司高级精益顾问

    精益生产(英文称Lean 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现在可以说几乎是众所皆知了。精益生产在不同企业、行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丰田生产模式(TPS)、准时化生产(JIT)、德尔德生产系统(DMS)等。

    虽然名称、叫法不同,他们都拥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这些都是企业在当今这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迥竞争力、获取成功的关键。一个精益的、柔性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具备这样的实力:为客户提供出众的价值--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六西格玛水平;快速的响应--最短的交货周期,生产、设计、采购和市场无缝连接。

    简而言之,精益生产系统的核心哲学思想(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就是用最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制造。在客户需要的时候,按客户需要的量,使用最少的资源,生产、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

    大家都很熟悉精益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消除浪费。精益生产认为,企业的很多活动不创造价值,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并降低在这些活动中的成本。一般认为这些浪费活动可以分为7大浪费:过量生产、等待、输送、工艺处理、库存、多余的动作、产品质量。消除浪费的关键在于识别浪费,分析问题,不断改进,从而消除浪费。

    精益围绕消除浪费,有五大原则,充分体现了精益的真正思想:

    1.确定价值--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

    价值是由最终客户决定的,只有具有特定价格、在特定时间内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产品才有价值。

    2.识别价值流--产品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活动完成产出的

    价值流是使一个特定产品通
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类关键性管理任务,所必须的一组特定活动(确定所有步骤)。关键在于识别价值流过程中的浪费。

    (1)从概念设想,通过细节设计与工程,到投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技术流/工艺流)。

    (2)在从接顾客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到成品发货的全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任务(信息流)。

    (3)在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物质转化任务(物流)。

    3.流动--只有让价值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利润

    精确地确定了价值,完整地制定出某一特定产品的价值流图,消灭明显浪费步骤,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连续流动起来)。最难的是小批量生产时的连续流动。

    (1)KAIKAKU(改革)、IAIZEN(持续改善)。

    (2)迅速调整设备和工装,完成快速换型,实现连续流动。

    4.拉动

    由最终顾客拉动,减少推动思维及依靠库存的销售、生产、采购的行为。

    5.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生产认识的误区

    1.对看板(Kanban)的错误理解

    谈到精益生产,自然就要提到看板(Kanban)。但目前很多人,对看板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看板,就是工厂、部门内立的信息板(Information Board),用来发布如生产计划、班组建设、管理目标、计划等信息。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信息板也是精益生产的可视化管理工具之一,但它和看板(Kanban)完全是两个概念。

    看板,代表的准时化生产管理中传递拉动信号的一种信息工具。一般包含物料、地址(从哪运到哪)、批量等信息。用来指导生产、物料发运、采购,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对现场改善的错误理解

    谈到精益生产,很多人都会想到5S管理,认为就是做好清扫、清洁工作,并把5S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同起来。这一观点对5S管理的目的认识是错误,必须要指出的现场改善不等于5S管理。

    3.对准时化的错误理解

    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准时化生产。但目前很多企业,把准时化局限于供应商供货环节,认为只有供应商能够做到准时化供货,企业才能实现精益生产。这一认识是片面的。

    实际上,准时化供货,可以从如下四个环节考虑:

    (1)成品向客户供货。
    (2)半成品,工序间供货。
    (3)仓库向车间供货。
    (4)原材料向供应商采购。

    精益生产体系构架

    想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首先必须清楚认识精益生产的整个体系构架。这样才能了解精益生产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支持基础,只有从.基础做起,才能逐步实现精益生产的期望。

    从整个体系构架可以看到:

    1.精益生产体系的两大目标

    (1)经济性--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2)适应性--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尽量短的客户响应周期。

    2.精益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

    (1)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2)持续改善--不断改善,合理化建议。

    3.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准时化生产。

    4.准时化生产的三大支柱。

   (1)质量保证--自动化和全面质量管理。
   (2)拉动式看板管理。
   (3)良好的外部协作。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自动化和看板管理这两大式具,这也是国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往往欠缺的地方。实际上,这两个工具也代表了精益生产的两大课题:工业工程(IE)和拉动式物流管理

    工业工程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如工装夹具、动作研究等)来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看板管理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看板工具、如何组织物料、生产计划,来实现准时化快速响应。看板管理导入的八大前提:

    ●地址系统的建立。
    ●工作场地的组织。
    ●流水作业--按标准作业和Taket/Time组织生产,没有生产滞留。
    ●小批量化。
    ●生产的平均化和均衡化。
    ●缩短搬运周期和均一化。
    ●生产的持续性。
    ●设定容器的种类和大小。

    传统精益模式的局限

    从精益生产体系构架,可以看到看板作为准时化生产、计划组织的工具非常重要。它和传统的MRP计划方式完全不同,这也正是精益生产模式的优势所在。

    看板管理与MRP计划方式的区别在于,看板管理根据事先的看板设定,依据实际的生产执行情况、物料消耗情况,指导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而不是依据订单事先计划安排。它避免了因订单调整、产能变化、前后制程进度差异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不断的计划调整,以及计划与执行差异的跟踪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物流管理的柔性及快速响应。

    因此,看板作为精益生产管理的工具非常重要,看板有多种形式:

    1.可视化物理看板

    (1)纸张看板。
    (2)周转箱反板。
    (3)周转区域看板。
    (4)人工目视等。

    2.电子信号看板

    (1)机械电子灯。
    (2)软件电子看板。

    传统的精益生产模式,因为反对MRP管理方式,认为采用看板管理,不需要任何的信息系统支持,多采用可视化的物理形式看板管理。

    但是,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市场多样化的趋势,对企业适应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精益生产方式,不采用信息系统,只采用物理形式的看板(纸张看板)就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当物料种类达到上千种时,依靠纸张看板管理,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常见的问题如下:

    ●容易丢失或错放。
    ●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库存。
    ●工人需要更多的看板操作和培训。
    ●受周转箱大小限制。
    ●设置和变更成本较高。
    ●需要人工处理相应的ERP事务。

    精益生产新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利用信息技术保持和增强精益生产收益的软件系统不断出现。包括丰田,这一精益生产的鼻祖,也在企业内建立了相应的看板计算、数据采集的系统。

    传统的纸张看板管理模式,没有信息系统支持的精益模式,同样存在纸张看板的管理、维护的浪费,存在手工处理看板执行对应的ERP事务的浪费,这是和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相违背的。

    纸张看板与电子看板应用的商业环境是不同的:

    因此,精益生产的新模式,必定是有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精益生产模式,其信息系统构架如图所示。

    目前,市场上支持精益生产的软件很多,但真正全面支持电子看板的系统不多,思博软件的博益达(Demand Stream)是其中之一。

    总之,精益生产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更好的在企业内部实现精益生产模式,是需要整个企业从上到下,从思想到行动上,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标。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