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条码和RFID技术是目前物流领域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的重点,上海先达如何看待这两种技术的应用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应用技术值得关注?
许晓军:条码和RFID是基于不同原理的自动识别技术,前者是光识别技术,后者是无线识别技术。条码适用于一些需要提高信息采集准确率、信息安全性要求不高、识别速度要求不高的行业,如文档编码管理、资产管理、零售POS应用、物流内部托盘货架管理等。由于其技术相对成熟且成本较低,所以在制造、物流、零售等行业大量应用。但条码的技术特点也决定了它无法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回报。RFID适用于识别速度快、安全性要求高、距离远、批量识别的场合,如物流仓库出入库管理、流水线质量追溯管理、烟酒防伪、电子票务等。无线技术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未来RFID将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
在应用方面,上海先达更专注条码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结合,此类项目有联华、可的、农工商、百安居等;对于RFID技术,上海先达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应用优势,与美国Reva、MOTO(Symbol)、Zebra等公司合作,真正整合RFID应用系统中所涉及的读写器、中间件、软件系统、标签打印等各个环节,为用户提供完整的RFID网络架构系统。如:追溯管理系统、冷链快速出库管理系统、电子制造企业流水线管理系统、仓储RFID管理系统等。同时,从网络角度进行系统集成。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RFID成本的降低以及技术和系统的日趋成熟,RFID将更好地和条码结合使用,发挥两者的长处。
在这一过程中,条码技术、RFID技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技术将被整合起来应用,使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多功能、可大量铺设的特点。目前,上海先达已经实现了在系统中集成GPRS、RFID、移动打印等技术,为未来的物流应用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上海先达如何看待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许晓军:现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存在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原因包括两方面:第一,客户对自动识别技术的认知存在盲点;第二,自动识别技术对物流行业应用环节的拓展深挖做得还不够。
近年来,上海先达不断寻求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以“硬件为链,结合技术,打造应用环”为目标,即从搭建网络架构、条码采集、数据输出、一直到管理控制,从当初仅仅涉及供应链某一个环节,直到现在整个物流上下游供应链,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可以预见,这将是中国自动识别企业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