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量质并重创新高

2010-09-02 14:51
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项目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延伸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以石油装备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正是看中了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在政策优惠、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凯特公司石油装备、风机制造项目;卓越公司井口作业设备项目;润富堂公司石油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新科工贸公司新型节能抽油机项目、禹帝公司电动修井机项目等也纷纷对基地递出了橄榄枝。如今,基地内的各个企业形散而神合,以商招商的深层次效应开始显现。

  以聚集求转型

  建立之初,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发展视野就是国际化,吸引国内、国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流入,开发国内、国际石油市场,使之实现“资源输出型”向“技术输出型”转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开发建设和蓬勃发展,使园区内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使石油科技工业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技术市场化的平台,不仅使外来企业的先进技术在本地得到应用,而且带动盘锦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得到长足的发展,辐射带动我国东部油气资源开发。

  产业的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市乃至全省装备制造业的扩张、升级。一切就如同多米诺骨牌引起的连锁反应,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成为至关重要的源头。

  “所有设想,没有人才作基点,只能是海市蜃楼;所有规划,没有人才作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园区决策者看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掌握了这一“资源”,才能把眼光瞄准海外,瞄准石油装备制造的最高舞台。

  园区内经济要素集聚,省内外的人才也汇聚于此。清华大学博士后赵凯专攻热物理能源研究领域,把自己未来发展的根基扎在了华孚集团。辽河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采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单位,以及华孚、天意等石油制造装备生产企业的研发中心,都在为园区发展提供可靠的高端技术保障。企业与人才的集聚效应以几何级数释放着能量,基地内的许多企业瞄准了“世界级”,辽宁天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造世界上最好的顶驱”;中油辽河宝石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世界一流钻机”;盘锦辽河油田派普钻具制造有限公司则是把“打造业内最大钻具制造基地”当成己任。重视创新,埋头研发,让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涌现出一批石油装备的“龙头产品”,有的还达到美欧同类产品的水平,实现了由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目前,基地内的企业与35个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12家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近两年,随着长城钻探中心实验室、中石油稠油研发中心、辽河石化公司沥青研发中心、辽河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华魏光纤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的入驻,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科技创新能力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技术创新群正在形成。

  以服务求效益

  同样等级的基础设施配置,相差无几的经济优惠政策,怎样才能吸引域外、境外企业安营扎寨?盘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提出了一条:更优的服务。

  在开发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服务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企业用得最多的就是《服务手册》,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本着效率优先、强调规范的原则,减少各种行政性收费,删减重复内容,缩短办事时间,减少备份材料,实行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对企业实行软环境座谈会制度,企业财会人员免费培训制度,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用效率吸引企业,用真情打动企业。 “硬服务”优化了软环境,软环境成就了发展的硬道理。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机遇,更属于那些能把握住未来的人。

  踏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坦途,园区的决策者未满足已有的成就,他们的目光穿越现在看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

  建成全国石油行业的石油高新技术中心、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盘锦市兴隆台区将成为全国石油高新技术及项目的集散地。力争集中全国30%—50%的石油高新技术和项目,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石油高新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并在新能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使盘锦由石油资源型城市发展为新型能源城市。到2020年,盘锦石油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产值1000亿元,占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1/4强,占世界石油装备年需求量的5%-6%,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成为闻名世界的石油装备制造中心、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