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流应用RFID高效追踪 ERP 更安全

2012-07-31 15:10
羊和其它家畜都要从出生之日起就戴上耳标,耳标将由微芯片、RFID取代,从而实现科学的全程化饲养监控、安全化生产监控、市场化可追溯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

  荷兰屯特大学教授、Ambient Systems首席技术官Havinga表示,目前Ambient Systems已经开发了第三代RFID技术,它不仅可以监控物品的装袋,还可以定位这些物品。一旦出现温度变化等异常情况,它就会发出警告。除了动态跟踪和事件报告的功能以外,它还可以实现对冷链货架的寿命进行管理。如果在运输车上还有一个传感器,还会捕捉有关食品新鲜度方面的各个参数。根据新鲜度多少来判断是放在货架上,还是应该先搁在储藏室里,以避免一些新鲜食品的损失。所以这些RFID技术,对未来进一步保障食品零售流通的质量与安检将有重大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建设,这对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契机。通过RFID数字标签实现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尤其是从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再到最终的消费者等后端阶段,RFID将食品安全达到更好的可控制、可跟踪、可追溯,尤其是随着RFID技术不断提高,将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可以说,任何一家食品企业在RFID的应用上捷足先登,必然也将在经营管理上捷足先登,脱颖而出。

  ERP、RFID的应用,挑战不小

  然而对国内企业而言,成本是影响ERP、RFID应用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RFID的成本虽然如今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由于农副产品数量众多,而且有些农副产品本身价格就很低,所以使得RFID的应用成本依然相对较高,相关厂商不太乐意应用;而一套ERP系统,通常也要几十万上百万元,让中小食品企业也望而却步。

  以生猪养殖为例,设想将猪耳标中的RFID数据转移到屠宰后的一块块中来、并最终顺利到肉市售卖,由此让消费者能用自己手机当场扫描识别码并查阅猪肉的各种“身世”及养殖者的信息,但这一所有过程所产生的总成本将较大,因此如何分摊等问题都会影响RFID技术在生猪饲养等中的应用。

  而运用ERP系统,也必须建立大量、准确的各种基础数据库,以确保可科学准确地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数据,但是这一切也要求食品企业必须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才能做好坚实、海量、准确的各种基础数据,但是一般中小企业难于做到。

  还有,我国食品物流信息化发展还不快,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物流属于多层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制度。这样一来,就使食品物流市场变得分散,监管难度增大,食品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基于安全信息管理的ERP推广就较难以施行。

  另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中尤其需要防止对RFID标签内容的非法读写与篡改,保证RFID标签数据安全、准确,保护厂商的经营数据隐私。而ERP建立在企业内部系统,相对不必要太担心数据安全问题。

  勿庸讳言的是,IT技术不是万能的堵漏灵,不管是ERP,还是 RFID,它们是一个工具,也只能是个工具。关键在于,从业者有否良知和诚信、管理者能不能担负起应该肩负的责任。只有负责任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监管能力,也只有有良知的从业者,才能更好的利用移动ERP、RFID等IT技术来有效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保障百姓饮食安全,否则,一切都是浮云。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