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核心思想——网络与流程

2012-07-05 15:48
差错率上,尽量满足货主的要求。出货是末端驱动的,要尽量符合末端销售和需求的需要。通常这两个流程一定会发生矛盾,形成库存管理问题。所以仓库作业不仅仅是库内作业,实际上在协调上下两个流程的均衡。从整个流程来看,仓库作业不是一个降低仓库作业成本的问题,而是要实现上下两个流程协调流畅,否则不是暴库就是缺货。所以说仓库既是两个流程出现矛盾的反映,又是解决这类矛盾的工具。要根据这样的定位来设计库内的作业流程。

    在流程中还要重视责任的传递,因为服务产品它本身就是流程,它是在各环节中逐步逐步实现的,一般商品交易中具有的法律属性在服务流程中也要有,所以在责任的传递方面也要做好,流程环节的接口就是关键点。现在的物流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责任的缺口,就是验货的问题。快递中先签字后验货还是先验货后签字的争论,就反映了物流流程的责任传递不严密。可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货主将货交给快递企业的时候,让快递企业验货,验了就把货的责任传递过去了,再交给客户的时候,如果出现问题就有源可查,这就叫做无缝传递。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货主要求快递企业只对外包装负责,快递企业只挣外包装不破损的钱,只要对方收货的时候是证明包装无损,快递企业便没有责任,如退货由货主处理。这也是无缝传递的流程。这个流程作为一个服务产品,符合法律界定,关系清楚,这样的流程就合格了。所以在流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交易属性和责任问题。

    流程的理论主要支撑的是专业物流,像汽车物流、食品冷链、服装物流等。因为这些物流服务的非标准性极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熟悉专业,能对各种流程迅速地分解,然后把其中的标准服务外包。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流程的把握和控制,所以他们会以仓库为核心来解决这个流程的问题。随着专业化细分,物流市场会呈现“做专”的发展方向,物流的成果会落实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至此,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方法论的框架:基本概念是网络跟流程,对应的市场是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两部分。基础服务的特点是以规模、网络为本,追求规模效益,其服务流程都是标准的,简单的。而专业物流提供的流程原则上是非标准的,需要跟客户不断地沟通、改进,流程的管控和设计才是它核心的竞争力。此外,二者的商业模式也完全不一样,基础服务来是通过规模化挣钱,跟客户之间有一个清晰的标价,这类企业的话语权就是规模。专业服务是真正靠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挣钱的,更是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控制手段。实践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遇到网络与流程的问题,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也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不应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简单来讲物流的发展方向就是做大、做专。“大”是指要以集约化、规模化为方向正和资源,建设网络体系,“专”是指服务要向专业深入,不断创新服务流程。

    以上讲的是物流自身的发展规律。宏观管理方面则是要看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物流发展跟国民经济之间是否均衡,如不均衡需要促进;如有闲置,需要调整。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做出清晰的判断,总是说我国比发达国家的物流落后一倍,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从均衡原理来讲,我国的物流,跟现在的工农业生产,市场需求的均衡程度大体满足,只是基础服务供大于求,专业服务供不应求,结构存在问题。第二物流内部是否均衡,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布局、大中小企业的配比等,是否有不规范竞争,是否有垄断,是否有超额利润,能否按照市场规律去发展,宏观管理实际上要重视这些问题。当然呼吁优惠政策也没有错,但最重要的是按照物流自身发展的规律给它必要的环境和政策,因势利导,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拿这样的观点去看物流的宏观管理,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发展物流的目的是否要把物流规模做大?物流网络的建设是靠增加投入还是靠整合、集约化?发展物流是靠整政府优惠还是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为什么失灵?

    最后讲一点企业家们的责任,企业家可能有各种专业知识,但从方法论上来讲首先要求我们企业家成为网络专家或者流程专家,能够迅速地诊断网络或流程的症结,同时成为两种专家当然更好,这些都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所以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提高一些方法论的意识。企业家们每天的实践中其实有很多创新,甚至是不自觉的一些念头,背后可能就是一种原则,一种方法,要将它积累形成能够更普通适用的方法论。企业家们可以试一试,具体的可以从案例或自身发展史的思考入手,进行横向和纵向分类分析,找出更普遍的规律。这是企业家提炼方法论的一个切入点。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