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港兴城,以城促港,打造港城一体化的“活力之城”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
日前,记者来到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局,刚走进办公室,一幅漂亮的建筑设计图便映入眼帘。
“这是仁和商务中心的效果图。”发改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位于纳潮河北岸的仁和商务中心是一个高档写字楼,主要供驻区大型企业集团办公用,规划中还有一个五星级酒店,这两个项目近期都要动工。此外,在中心商务区、休闲旅游区、生活居住区,还将重点谋划建设规模和结构布局合理的购物中心、综合超市、金融网点、餐饮健身等现代生活消费、休闲娱乐服务设施。未来的曹妃甸,将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来不能游离于城市之外,因港兴城,以城促港,打造港城一体化的“活力之城”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
没有曹妃甸大港,就不会有滨海新城,就如同没有鹿特丹港,就不会有鹿特丹这座时尚之都一样。当然,如果没有鹿特丹这座集金融、贸易、运输、工业以及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城市,鹿特丹港也很难发展成为“欧洲门户”。
曹妃甸港城的形成发展过程,必然是港口物流市场空间拓展的过程。
作为国际性战略物资流通节点、我国北方大流通贸易体系的重要支点,曹妃甸历史地肩负着对外开放和对外服务的职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的战略,突出了港城服务空间的开放特性。随着曹妃甸港城的建设和发展,必然形成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社会要素的集聚。
未来的曹妃甸港城,既是腹地经济社会要素的承接地,又将成为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中转站和供应地,对京津冀、环渤海、三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流向、各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具有重要影响。
对我省而言,沿海城镇发育不够充分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曹妃甸一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除了渔民,这里根本见不到城镇的影子,距离曹妃甸最近的城镇是数十公里之外的唐海县。因此,去年初,省政府专门出台《河北省城市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曹妃甸新区打造成冀东最具实力的沿海产业带和城镇发展带”。
按照曹妃甸工业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曹妃甸港城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重视与腹地,特别是周边城镇的功能分工和产业协调,营造唐山滨海地区结构布局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经济社会功能体系和地域空间体系。
比照国内外大型现代化港口城市形成发展的阶段和过程,未来的曹妃甸港城,到2010年,预计人口规模将达到8万人,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到2030年,港城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将达310平方公里。这样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必将成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