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RP的高失败率看企业信息化的障碍

2008-06-03 11:30
交换机等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软件方面,我国软件发展水平也较落后。因而,企业在搞信息化时多从国外购买价格高的产品和系统。从近年有关部门所作的调查来看,国家重点企业中,70%的被调查企业承认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300家重点企业中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累计仅占总投资的0.3%,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一般为总资产的8%—10%。比如,1996年美国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投资是对其他工业设备投资的16倍, 占美国企业固定投资总额的35.7%占世界同类投资的40%。显见,我国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更不用说广大的中小企业了。

  6、环境的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固然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它又不仅仅是单一的企业行为,企业信息化必须依托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统一规划、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法律保障体系尚有待政府出面作好。社会经济秩序和市场体系尚有待完善,网上营销还缺乏配套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企业间销售、采购、财务结算等业务往来的电子化还很困难;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尚有待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信息化咨询服务业还处于萌芽状态。在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方面,尚缺乏良好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虽然数据库已经发展到1000多个,但分别掌握在数百个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及省市政府手中,由于体制、法规等方面的原因还不能为社会所利用,往往只是以自我服务为主。这造成信息不能畅通流动与交换,企业要想得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国内外信息十分不容易。

  7、ERP本身的欠成熟。作为一种在上世纪90年代才成形的全新的管理模式,ERP固然有很多优越性,但从实际应用来看,这一系统还不能说是很成熟,还有待发展提高。比如,作为ERP核心之一的MRP(物料需求计划)在制定时,是将提前期、生产批量等设定为先验标准。但实际上,将它们作为物流或能力平衡的结果可能更符合实际,而这样做的结果,势必要对MRP的展开逻辑进行较大的调整。再比如,从计划安排方面看,ERP是一种集权型的系统,它的有效性十分敏感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反馈的全面、及时和准确性。关于这一点,如果说在国外先进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具有健全的基础工作的条件下所造成的矛盾尚不很突出的话,那么在我国企业没能很好地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就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我国企业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工业企业零部件自制率普遍过高,一般可达80%,加工层次多达10层左右(国外一般只有4—6个加工层),这无疑给计划与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使计划与实际的脱节可能性加大,甚至可能使计划完全失效。

  企业信息化暨ER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技术本身,也涉及经营战略、运作流程、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不能急于求成。要克服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加强人才培养,根据企业自身现状和发展来进行明确的规划,把握住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多阶段地进行,逐步创造条件,达成目标,促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