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批评哪个软件,哪个咨询公司,哪个钢厂。只是希望大家从上述的分析中明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与其他行业有共同的地方,但其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再补充两点,在几乎所有的ERP项目中大家都心照不宣,只字不提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产品质量设计信息化,可以说,在以板、带产品为主的大中型钢铁企业,面向订单的产品质量设计系统是建设ERP的基础,不可或缺;也只字不提对生产制造环节的计划和管理,对于以制造密集为典型特征的钢铁制造企业,如果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过程管理不能在系统中得到基本的实现,对这个ERP的效果我们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两点上的成功实践是台湾中钢、上海宝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钢铁企业信息化之路还很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钢铁企业在我国还同时扮演了传统产业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宝钢连年被评为信息化百强之首便是明证。因此,信息化不管是已经取得成果的,正在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还是正在积极规划准备的钢铁企业,对于信息化以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效益之路都不可能回避。笔者认为,在面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政府的鼓励和学术界的推动,面对众多的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花样繁多的推介,我们的钢铁企业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弄清楚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根本所在。钢铁冶金企业是制造密集型的行业,更是产品制造过程稳定程度较低、复杂程度较高的行业,所以对从产品设计到成品下线的钢铁产品制造周期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其信息化的根本所在。对这个行业信息化根本的认识实际上就是钢铁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管理根本问题的定位,这也正是笔者要强调的钢铁行业与其它行业信息化不同的原因所在。当然在认清这个根本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信息化建设。
其次,勾画出本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路径。实现钢铁产品制造周期全程信息化管理是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这却不一定意味着钢铁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从生产管理开始,而是强调不管从那个领域开始,企业信息化实现的最终支撑必须是实现钢铁产品制造周期全程信息化管理。所以,钢铁企业就需要在对本企业信息化所处的起点有个清醒认识的同时,下决心对如何实现以这个根本为支撑的整体信息化的途径进行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不同阶段实施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比如先实施基本的财务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或者销售管理模块。不过,对这些系统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有过高的期望,毕竟许多东西还没有与生产实际进行实时集成。而且,企业要对企业信息化主要挑战在产品制造管理信息化有思想准备。
第三,培养一支企业信息化的内部队伍。再清楚的思路也需要有负责落实的人员,传统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由于起点较低,影响的范围广、程度深,对这样一支队伍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有人说,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外包,我们没有这样一支队伍,但是我们可以找一个可靠的公司全面协作。一般而言,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公司固然是好事,但是,公司内部的这支队伍还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是,现在的信息化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最为了解企业业务的人员不可能来在外部,一定是来自内部,所以必须要有企业内主管产销、具有较高威望的高级经理用主要精力领导,成员主要由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善于学习新生事物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构成的内部队伍。企业内部必须形成这样一支队伍还因为,企业的信息化不再是交钥匙工程,而是伴随企业的经营和业务发展而不断运行、完善的过程,没有一个来自内部的队伍,不可能保证信息化始终为核心业务服务。
上述三点,对于有些企业而言,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可是对于有些企业而言,难度却非常大,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不管怎样,只要企业是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必须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