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行军:你提及的是所说的用法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仅存储一个ID号,其他信息依赖于网络,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标签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识别速度快,读取率高。但是它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环境。其一是要具备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二是要保证在网上验证信息的可信度。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能保证网络一直不出现问题,要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情况,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容量比较大的产品。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突发状况下信息的准确性。如有可能既可以随时读取信息,又可以在网上读取信息则更为理想。
周文豪:同方微电子除了在RFID方面制作芯片,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建树?
吴行军:目前主要有IC卡产品,如SIM卡芯片,这是我们的主要产品之一,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将RFID芯片绑定在SIM卡上,从做芯片的角度来看,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具体的实施还要看将来的运营模式及市场需求并寻求与手机厂、运营商的合作。我们在RFID产品的研发上还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对新技术不闻不问不成,企图一蹴而就也不成。不管怎样,都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刊主编周文豪博士与同方微电子副总经理吴行军博士有着类似的RFID企业和学校教育活动背景,尽管在如何认识我国RFID现状问题上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技术本身以及目前应用状态上的看法却几乎一致。对于RFID认识的理性化是我们发展中国RFID产业的一种绝大推动力。经过2004-2006年中国RFID的“火爆”到目前的“冷静”,使我们积攒了许多经验,在面对一项新的技术,如何从“务实”的角度去理解、推动、实践它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技术上不可能不走弯路,但走一次弯路就必须吸取一定的教训,这个过程就像是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不会有什么错误,但因此就会原地踏步。技术积累也是在不断挑战新产品和实验中获得的,在有失败又有一定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在这个领域内站住脚,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这就是此次访谈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