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我国的道路基本状况来看,全国高速公路已经链接了中国88%的县级行政区,国道的车辆通行里程25.77万公里,已基本覆盖全中国的县域,农村层面的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46.6万公里。我国具备全世界最广、最长的路网,这为快递物流提供了广大的实践空间。事实证明其实践成果也是相当喜人的,当前县域的配送中心已有1100多个,乡村电商快递服务站有14.6万个,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以上,这一切都说明了快递物流作为县域商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县域的快递物流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畅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渠道、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有关县域的快递物流,需要县城与乡镇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县域,其作为商品、交易、贸易的中心,承担有重要的节点枢纽作用。其关键点在于各类商品的流通、交易与上行下达,进而需要具备的存储、分流、分配功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采集配中心、大型冷库等一系列枢纽特质的基础设施,是县城所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
中国有那么多县城,商业环境各有不同,建立标准化的中心、设施势必会遇到货源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等情况,进而需要结合现有的设施资源,灵活多样的进行建设。例如借助现有的物流网点开放闲置空间进行仓储、分拣与装配货物;对于闲置工厂与场所改造,盘活闲置资产;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多业务的叠加,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等,以最大的灵活性、多样性来顺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从现有的基础设施来看,并非所有的县域都有完整的功能性配备,进而仍然需要在覆盖面上增强对相应中心设施的搭建,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复制,而是需要基于县域当前、未来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建设,避免一拥而上的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在商业流通方面,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下行,同时也要考虑农产品、生鲜产品的上行问题,县城层面是下行与上行咽喉区域,其对应的各类中心基础设施完备性,以及其运行效率的高低,以及服务体系的多样性,直接决定着流通的顺畅度,进而需要重点关注其枢纽特质的各类中心建设。
其次,则是要谈村镇层面的快递物流体系。这个问题非常服务,总结而言,快递物流体系越下沉,越会遇到规模性约束,其表现为路远、难走、人稀、货少、点缺、成本高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及各家快递公司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努力,例如共配、服务驿站等,很多创新都得到的市场的验证,实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要实现上行下达到物流畅通,依然需要大开脑洞的创新思考。在此需要借助融合思维来加以考虑,所谓融合,就是依照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各类社会资源与设施进行融合,例如“交快合作”,截止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具备条件的3.1万余个乡镇和54.3万余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2020年全国农村客运站总数达33万个,农村客运车辆达32万辆。如此多的客运车辆,可进一步夹带快递物流货件进行上行下达,能充分运行现有的社会资源,实现彼此合作与融合;在网点方面,中国邮政拥有最为广大的邮政网点,其具备高密度的网点优势,如能实现空间开放,作为驿站节点,“快邮”融合将实现快递企业货物与普邮网点间的结合,无形之中增添了更为宽广的服务网点,实现两者间的资源共享与融合。类似可考虑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其关键还在于融合思维的运用。有关村镇的快递物流体系搭建,还需在收、派、转、存等诸多方面有所布设。
县域经济的快递物流体系搭建,是一个的“县城中心+村镇辐射”的体系,县城是心脏,而村镇是毛细血管,彼此之间所强调的要点是不同的,虽然都在强调覆盖、车辆、人员、成本等一系列指标,但需要各有侧重的进行关注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