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不只是一个行业问题,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绿色包装需要企业、市场协同发展,更需要消费者理念的转变和行动上实际配合。
绿色物流的洪流中,对于绿色包装,普通人将扮演什么角色、采取什么态度、具有哪此行动,也很重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从减量包装开始,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落到实处的行动。
2、循环
让包装“绿”起来,不仅要“减量”,还要“循环”。事实上,很多快递包装和填充物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
目前物流过程中包装回收率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环境造成了危害较大,因此,顺应绿色发展大潮,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推进包装材料的可循环是大势所趋。
顺丰于2018年推出共享循环箱“丰·BOX”,有效解决了破损多、成本高、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根据相关分析,一千万个“丰·BOX”可替代5亿个纸箱、14亿米胶带及225万立方米内填充物的投入使用。
京东对于青流箱的回收利用,创新采用了行业全新的开放回收体系,在包装回收循环使用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可以复制的解决方案。京东物流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循环快递箱、可折叠保温周转箱、循环中转袋以及循环卡板绑带等代替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重视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促进包装资源循环利用及再制造发展也十分必要。国外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沃尔玛的回收箱,上面会标注价格,约6.5美元,这就是告诉消费者不要轻易丢弃它,如果它回收利用,会创造6.5美元的价值。
绿色包装就在我们身边,但想要真的实施绿色包装却是件复杂而且难以落地的事情,对于绿色包装一定不要抱有太大的功利心,绿色包装的目标是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目前所推行的绿色环保包装的数量和全行业950亿件快递包装使用量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快递包装物的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并且,近期京东、阿里的包装有增大的趋势,网购的东西不大,但包装纸箱却不小,令人担忧。
要让绿色包装成为各家物流企业展现实力的“竞技场”,总之,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包装减量和循环的绿色物流模式,如快递行业电子运单的推广那样,短短几年就有了质的飞跃。
三、智慧物流撬动未来包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物流发展,在包装等环节加大诸如电子数据交换、配送规划、新材料应用等众多先进技术的落地,而我国在先进绿色包装物流材料、绿色包装智能化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包装上也是如此,包装的减量,不仅是管理上的事情,更是技术上的事情,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包装减量前景广阔。善用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变革,用智慧物流来撬动物流包装及有关的多个环节,如电子面单,无纸化办公等等,
要开展绿色包装物品研究,研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使包装材料更轻便、更环保、更耐摔。
圆通等三家公司在浙江共同成立了“快递绿色化联合实验室”,开展可降解塑料袋配方研究,全力推动可降解塑料袋在快递行业的应用推广;顺丰也建立了集研发、检验、监测于一体的包装实验室,推进技术进步,解决目前包材成本、强度等问题。
京东于2016年成立物流包装实验室,推出的青流箱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作,单次使用成本与纸箱相比节省30%左右,且可以循环使用20次以上。
物流包装智能化,包括智能分仓、装箱算法、电子面单、原箱发货和回收箱发货到整体的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包装循环也需要技术赋能,顺丰在全网推广使用可循环中转编织袋,植入RFID 芯片便于进行追踪、调拨、运营管理,达到相互关联,有效循环目的。
菜鸟大面积推广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循环周转箱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以上海嘉定猫仓为例,2021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单仓循环箱使用量达到5万个/日,可以替代以前每日超过20万的纸箱及塑料包材。
推广经济性较强的绿色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优化物流包装,驱动物流包装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型升级,也是当前重要任务。
应当在包装智能设备上有所突破。从智能化入手,探索出一套绿色包装与智能化相结合的降本增效方案。目前智能包装的打包机,可以节约40%的运输空间和60%的缓冲物。
京东就通过磁悬浮打包机、气泡膜打包机、枕式打包机、对折膜打包机等18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实现了针对气泡膜、对折膜、纸箱等各种包装材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包装材料的消耗。
菜鸟网络自主研发的智能箱型设计和切箱算法,可以选择最优箱型匹配消费者订单,提升纸箱空间利用率,实现包装减量化。
绿色包装从源头抓起,推动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等环节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物流绿色化,推动产品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
绿色包装需要设计的助力。以选材环保、材料减量、结构优化、装潢简约等方面为主要突破口,运用通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对快递包装容器进行改进设计,在满足保护性、通用性、回收利用的基础上,使单个纸箱的材料达到最省。
从智慧物流入手,撬动智能包装,减少碳排放,应一步一个脚印,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
结语:积极发展物流绿色包装、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现象,渐进实现商品包装的绿色化,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