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电商大撤退

2022-03-09 13:54

  比起在设计上介入的ODM模式,小米有品倾向于和供应商共同研发一些独创品类,其参与度更深。原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销售一部总经理高自光曾在2020年表示,在供给端小米有品采取的是“严进严出”的模式,目前以每年20%的新增SKU+10%淘汰的节奏。

  网易严选则是采用ODM模式,平台重点突出选“选”,严格把控SKU。严选模式比小米有品更轻,省略了“造“的关节。

  但精品电商都得自己承担库存风险。

  它在供应链端的强参与直接使其业务变重,重资产投入渗透至供应链,资金与人力投入高,同时产品迭代慢,SKU少。

  网易严选将SKU做到2万个花了三年时间,小米有品成立两年也仅有6000个SKU。而综合电商平台京东在2014年的SKU就已经达到4020万,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在新消费观念的驱动下,精品电商所释放的品质、美学等调性决定了其主要用户群体的小众。曾有数据披露,精品电商的主要用户群体为30岁以下的男性。

  精品电商原本自建电商渠道,实现制造厂商与消费者的直连,但在综合电商的持续渗透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2018年,走下坡路的网易严选相继上线京东、天猫、拼多多,小米有品同样入驻了综合电商平台。

  如今,精品电商更像是一个单独的品牌,作为综合电商的一个补充。它们同样得依托综合电商平台的流量,继续维持着小众经营。

  精品电商的归宿是线下?

  去年11月,小米内部邮件宣布:独立电商平台“小米有品“与小米中国区零售业务整合。小米有品和小米商城将结束独立结算和运营政策不同的情况,一起服务小米集团的新零售目标,至此小米有品不再独立

  虽然小米方面表示,合并后小米有品和小米商城将继续分别服务不同的消费人群,其业务形态和受众并无变化。但不得不承认小米有品已经失去了曾经作为独立业务线的发展地位。

  整合还意味着某些业务部门以及人员将面临裁撤。今年1月,小米有品旗下的有品有鱼便宣布,因业务调整有品有鱼将于3月终止运营,并有员工表示将裁员。

  无论是在整个电商大环境中,还是公司内部,精品电商的重要度均承压。

  电商行业正在被几大传统电商以及新兴的流量平台深度瓜分,诸如精品电商、垂直电商等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精品电商的出路在哪里?

  近年,在电商以及疫情的冲击下,线下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遭受到了重创,好在品质消费始终与线下门店相契合。

  精品电商的核心用户群体在追求品质消费时同样会注重线下体验,在普遍的用户消费心理中,对于品质商品的购买往往更青睐于线下渠道。

  精品电商在线上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向线下渗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线上线下融合,拥抱新零售。

  早在2018年末,网易严选第一家线下门店在杭州开业,据悉当时其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开出旗舰店、社区店等两种形式的线下店。

  网易严选线下门店重视场景体验,首家线下店体验区占据了店铺约二分之一的空间面积,严选希望能给顾客更直观体验,同时也希望未来线下的消费数据可以反哺线上的产品团队。可见,重体验的线下门店配置与其品质消费的用户心理相契合的。

  截至目前,网易严选已经在北京、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开业多家线下店。

  小米有品的线下门店也在2018年开始陆续的布局,有品的线下店主要涵盖了家居、家店、出行、服装等热门品类,如今小米已经形成小米有品和小米之家两个新零售平台并驾齐驱的态势,前者售卖杂货,后者主要集中于小米生态链核心硬件。

  线上展示+线下体验正在成为精品电商的发展趋势。

  精品电商进军线下新零售并非没有参照对象,欧美一些零售商打造自有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沃尔玛、麦德龙、山姆会员店、COSTCO等。布局线下门店是品牌增强用户粘性与体验度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淘宝心选也在同步布局线下门店。不过由于整体市场份额受挤以及电商竞争态势的变化,淘宝心选和京东京造等也开始扮演综合电商们联合供应链、打造品牌试验田的角色。

  近日,天猫推出自营电商品牌“猫享“,在各综合电商平台继续深抓自营品牌的趋势下,精品电商的空间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淘宝心选与京东京造均有综合电商背景,转型主抓供应链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思路。

  线上线下结合,将本就小而美的生意做到极致或许是精品电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一个出路。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