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性质十分活跃,爆炸性是汽油的20倍,难以储存,运输困难。需要极高压力、极低温度才能以液态存在,氢气会渗入金属,造成金属氢脆现象,储氢罐投入的安全设计、存量设计成本很高。
氢能应用广泛与否与配套设施建设相关联的,从制氢到运氢,从储氢到加氢,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
氢能源的商业化应用一定是基础建设先行,四五百公里的间隔有一座加氢站,才能支持氢能社会的落地。但加氢站安全要求要远高于普通的加油/充电站,建设一座35MPa加氢站成本在1200万元,比充电站贵3倍以上。
但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氢能的重视,氢能的一些致命弊端,例如,运输,储存……等等技术难题,将会一一得到缓解,规模化后降本空间巨大。站在未来角度看,氢能,是获取最便利和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
企业的认知的变化,助力加氢站的布局。冬奥会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相继建成30多个加氢站投入使用。
在氢气应用的两大痛点得到缓解后,氢气的运用环节也将朝多层次、体系化的方向演进,氢能在物流上的应用也必然是多层次的,氢电池在储能方面的能力提高,将更广范地应用于厂区、仓储、运输等物流多环节中。
我们将看到,从燃料电池汽车切入的氢能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新能源”产业演变成氢能源生态建设,将融入到物流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