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重负,苏宁易购重组价值逻辑

2022-01-30 12:30

  基于“零售服务商”定位,苏宁易购建设面向用户和商户两种不同角色,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服务网络,提供全场景服务及营销能力;同时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物流、售后和各业态的零售云服务,精准触达各场景用户,强化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一体化能力。

  有了这些基础,一些创新尝试落地后,很快达到预期效果:2021年末,首家“销服一体”社区店落地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多个城市落地。

  步入2022年,首个集家装、家电、家居、服务“四位一体”创新门店落地南京孝陵卫商圈,开业期间即获得家电套购订单占比近4成、以旧换新消费超40万、客单价较2021年平均水平增长60%的成绩。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也在加强线下店面建设,持续优化场景建设,通过轻资产模式渗透细分市场。参考公告信息,虽然零售云新开加盟店增量有所减缓,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内,截至报告期末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近万家,足以体现该创新模式能够成为重回正轨的重要支点。

  为了加速脱困,苏宁易购也在加速“瘦身”。明确聚焦零售的主线时,决定着非主线板块,以及主线非盈利板块将被集中清理,大幅度减轻经营负担。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板块天天快递的物流业务运营已被暂停,更多资源投入到仓储运营服务、大件及高端小件物流业务中。

  综合2021全年数据,苏宁易购营业总成本持续走低,第四季度总费用环比下降了13.6%。可见经过“瘦身”后,苏宁易购提升了应对变化的灵活性。

  曙光

  既能得出苏宁易购在平稳经营的结论,又能明确其调整思路非常正确,这些是资本市场愿意高溢价增持的理由吗?或许还不够。

  先来看一组数据:有媒体统计,2021年上市房企市值坐上了下滑的“过山车”,平均跌幅达到38.62%;即使万科A(000002.SZ)、碧桂园(02007.HK)这样位于头部且有效规避风险的房企,市值下滑幅度也分别达到28.8%与30.7%。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数据表明,在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多数企业都会承受巨大压力,苏宁易购所在的零售业同样如此。随着市场环境的波动与竞争日趋白热化,2021年已经有同程生活、宝能生鲜、欧尚、丰伙台等,多家不同形态的零售企业退出历史舞台。没有足够的潜力,无法支撑高溢价的结果。

  先看大环境: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智能家电下乡活动。

  在政策推动下,新房装修、二手房、老房改造或将共同发起新一轮零售业的增长;叠加家电行业高端化、套系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出现时代机遇的同时,如何精耕细作存量市场成为相关领域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此时,苏宁易购的资产价值就能闪光。一直以来,线下实体渠道建设都是其手中一张王牌。经过新一轮管理层调整,新团队同样认同此价值观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苏宁易购大数据显示,元旦假日期间,苏宁易购门店客流环比增长80%,家电3C以旧换新的咨询量同比增长100%以上,手机、油烟机、冰箱、热水器换新订单占比超6成。都说互联网时代,线下的价值已经不再,其实是企业打开方式有问题。

  通过多年积累的行业洞察力,以及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敏感,可以帮助苏宁易购及时了解行业动向。而“线上+线下”整合能力正是苏宁易购的投资价值所在。

  在零售场景化大势已成的背景下,各大品牌对场景化销售的需求较为集中,海尔、老板、方太等家电品牌更是与苏宁易购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尝试,这些经验无疑让苏宁易购掌握住先机。

  公开资料显示,海尔加大与苏宁易购合作力度,有9家三翼鸟场景体验店落地苏宁易购门店,2022年双方预计完成50家落地;针对海尔旗下的高端品牌卡萨帝,双方敲定2022年高端市场份额第一、冲刺50亿元的销售目标。

  战略优化、零售聚焦、效率提升,经营状况逐步向好,也就不难理解苏宁易购获得资本加持关注的原因了。

  结语

  谈到发展,一时跌倒或速度降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南辕北辙,与时代脱轨。

  太多的反面案例证明,企业面对问题是常态,遇到增长瓶颈更是常见。可是一旦改变初衷,做出与时代需要相左的决策,越是继续向前,距离正确方向越是遥远。

  或许苏宁易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境,可是面对风险的时候,苏宁并没有怀疑自己,而是坚定地走在正确道路上。积跬步,至千里,苏宁易购还需要时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