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施行绿色快递地方标准两月,重压之下遇啥难题?

2021-12-10 17:04

  ■解决办法

  为了破解纸箱回收难的问题,从2018年“双11”起,菜鸟便开始推动“回箱计划”,鼓励快递纸箱循环使用。2021年“双11”期间,菜鸟新铺设1.3万个绿色回收箱,同时还准备了50万个新鲜鸡蛋,在参与活动的驿站里,市民若向回收箱里投放纸箱,可以领取鸡蛋作为奖励。同时,全国20座城市1万家菜鸟驿站试点“循环包材绿色寄件”,促进快递包装的直接复用。在一些站点,使用旧纸箱寄快递可以通过APP领取邮费补贴。数据显示,有将近7成的大学生在菜鸟驿站取快递后,会到绿色回收箱拆包裹,把纸箱留下,供他人寄件使用。

  在激励措施的推动下,网点和消费者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而从长远来看,如何让整个行业形成常态化纸箱回收和循环利用机制,还需要全社会的进一步参与。

  | 03

  完善治理体系

  需要形成“循环大闭环”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分析,绿色化对快递企业来说很大程度意味着成本增加,而在快递行业的“内卷化”竞争下,2020年快递单票利润下降10.6%,是2014年以来最大降幅,企业整体的利润率也没有改观。这种情况下,快递绿色化的转变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需要法规和标准的力推,一条尺子量所有企业,避免谁先绿色化谁先受损,而是谁先绿色化谁先受益。

  ■二是推动服务资源整合发展,避免分散竞争下的消耗战,低价竞争之下企业推进绿色包装多半是一阵风,没有持续的动力和财力。

  ■三是强化可循环包装设备的共享共用,苏宁物流、京东物流等都推出了快递周转箱,但仅一家企业周转无法形成社会效应,需要全体企业参与到可循环绿色包装设备的循环共用。

微信图片_20211210170414.jpg

  目前,北京地区已拥有绿色快递的“丈量尺”。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地方标准,市邮政管理局组织起草的《快递绿色包装使用与评价规范》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包装减量方面,《规范》要求快递企业优先选择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装,在同城快递中推广使用循环箱、生鲜保温箱等可循环包装,寄递企业应利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可循环包装识别、追踪和再利用系统,电商快件的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2025年同城快递中可循环包装的使用比例不低于同城快递业务量的10%。

  在回收方面,《规范》要求寄递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处理,同时应通过公众号、网点或在包装上印刷等方式告知终端消费者快递包装的回收渠道,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回收效果配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寄递企业应通过寄件优惠、积分反馈、绿色信用等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将包装返还至回收点。

  该标准的发布,意味着邮政快递业包装治理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进一步纳入首都综合治理格局。

  RFID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进入物流领域,逐步替代商品条形码;智能装箱算法通过箱型优化技术,可直接减少包装材料使用……目前,围绕包装如何“绿起来”,行业已探索出一套技术路径。不过,业内人士也坦言,一个包裹往往会经历仓储、包装、配送、回收等10多个环节,涉及不同的商家、行业,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要想实现绿色物流,整个“循环大闭环”还需要整个行业一起配合。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