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大战叮咚:开辟生鲜第二战场!

2021-12-08 16:18

微信图片_20211208161746.jpg

  一连番操作之后,叮咚买菜收获了更多用户流量,更为长期亏损的业务,注入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这类快手菜的毛利率比平均毛利率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此外,通过大仓加工,将原本低毛利的蔬菜进行清洗、切割,包装成自营半成品菜,也可以提升8%的毛利率。

  这些举措对长期陷入低客单价、低毛利率陷阱的叮咚买菜来说,是一个福音。

  据国际投行Jefferies Group报告称,“自有品牌带来了更大的商品差异化,目前热销的‘日日鲜’猪肉、‘叮咚大满冠’火锅、‘良芯匠人’面食 、‘拳击虾’等系列深受用户欢迎。预计其自有品牌的GMV贡献率在今年第四季度将达到8%,长期可达到30%。”

  数据显示,当前叮咚买菜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的占比已达10%,上海区域快手菜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已达41%。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首席战略官俞乐表示,“在叮咚买菜首次运营的上海,预计单位经济效益将在下个季度达到盈亏平衡。”而自主研发的自营产品,是实现盈利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虎相争,不打价格战!

  根据东北证券此前的相关研报,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在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600-1400单的情况下,在不考虑产品从产地到达前置仓的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单笔订单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在10元-13元/单左右。

  困扰生鲜电商的关键难题还是客单价太低,无法覆盖“履约成本”。

  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履约成本为23亿元,同比增长120.8%,占到总经营成本及开支比例的28.05%。而开的前置仓越多,其仓储租金、工人工资、外包骑手等费用的履约成本就会越高。

  所以叮咚买菜效仿盒马,通过产品开发,实现毛利率和客单价上升,来覆盖履约成本,从而实现盈利。这项战略前景较为明朗,盒马就已凭借高客单价的海鲜品类,实现盈利。

微信图片_20211208161750.jpg

  但是在一片红海的生鲜市场,除了自身发展战略之外,更要考虑市场竞争因素。

  近期,盒马APP在上海地区推出了“斩钉价”,对上线商品进行优惠。这次活动覆盖上百款商品,包括水果蔬菜、海鲜水产、肉蛋禽等品类。

  经过对比发现,其中多款高频刚需的同类同品牌商品,价格均低于叮咚买菜。有网友猜测,“斩钉价”意为“斩叮价”

  而上海地区正是叮咚买菜的大本营,前文已述,叮咚买菜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上海地区盈利。如果“斩钉价”真和叮咚买菜有关,那后者很可能以降价促销保住用户量。盒马此举,将会给叮咚买菜,来上致命一击。

  目前盒马方面已经回应,“斩钉价”的意思是斩钉截铁地降价,是回馈消费者的正常优惠行为,行业间无需联想解读。

微信图片_20211208161754.jpg

  盒马总裁侯毅也在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对此,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同样在朋友圈回应,商业竞争很正常,“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虽然两位大佬隔空化解了这场还没到来的恶性价格战,但是言语间也并未轻易认输。前文已述,相比于一直烧钱的叮咚买菜,盒马早在2017年就实现了单店盈利。

  而且一直以线上+线下模式运营的盒马,在去年9月,线上业务占比就已超过75%,据侯毅表示,2021年,线上占比将达到90%。

  从这一点来看,盒马已经成为拥有线下门店的前置仓玩家。盒马和叮咚,无疑处在同一个赛道上,两者之间迟早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还在亏钱的叮咚买菜看上去势单力薄,但目前叮咚在全国共拥有超过1300间前置仓,而盒马仅拥有不到300家门店,从规模量级上,叮咚更胜一筹。即使贴身肉搏,叮咚买菜依然能凭借规模优势,保持不败。

  幸好,这场争斗没有以价格战的形式展开。降价促销,只能双输!君不见,被价格战困扰的快递行业,至今难以提升质量。

  用产品实力竞争,是良性竞争的开端。大力布局自营产品、自主研发产品,可以帮助盒马提升效益和品牌形象,进一步上探,抓住高净值消费者;而选择同样路径的叮咚买菜则可以提升客单价和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要技术战,不要价格战,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在国家反垄断形势下,发动价格战只能双输。

  生鲜电商们除了打通行业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造自有品牌,研发自主产品,用好技术和好产品说话,挖掘消费者需求,把蛋糕做大!毕竟,我至今还没抢到火锅蛋挞。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