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考虑到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件商品(家电、家具建材、卫浴等)转移至线上销售,产生了较多的B2C需求;同时线下众多B2B的专业性市场也不断萌发出大件商品的配送需求。
诸多因素下,德邦选择切入大件快递市场,是考虑到诸多利好因素的深思熟虑。但在当时,也有不少另类声音。
比如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从整个快递行业来说,德邦跟其他的头部快递企业相比,在价格以及服务上没有突出的核心优势。在德邦进攻的同时,其他头部快递企业不会放弃原有市场,还会进一步巩固其竞争力。
实际上,物流细分领域界限模糊,德邦物流与快递企业的业务呈相互渗透之势。
现阶段,大件快递的市场参与方主要有三类:快运企业(德邦、百世、安能、壹米滴答等)、快递企业(顺丰、中通和韵达)、电商或家电企业的垂直物流公司(苏宁、京东、日日顺)。
可以看到,通达系和顺丰等上市之后的快递企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加上大型电商公司自建物流业务不断延展,布局大件快递业务,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对德邦的大件快递业务形成威胁。
同样,不少快运企业也开始尝试零担快递化。
壹米滴答推出壹米小件+滴答到门的组合产品;顺心捷达推出20-100公斤的产品等等;百世快运推出10-70公斤的电商大件和惠心件;安能上线mini,针对35-70公斤的大件快递。
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今,几年时间过去,选择“快递化”的德邦快递,在快运业务上表现失势之后,被寄予厚望的快递业务表现如何?
先看快递业务营收,2018年,德邦营收230亿元,快递收入首次超过快运。2020年,德邦股份快递业务营收为166.62亿元,同比增长13.6%,但自2018年至2020年,德邦股份快递业务营收增速不增反降。 此外,从快递业务量来看,数据显示,德邦股份重心转移后的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从2018年0.88%,降低至2019年0.82%、2020年0.68%,市场份额还不足1%,且不断下滑。 虎嗅妙投专栏对此分析过原因:一是由于行业同质化严重,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二是德邦的直营体系、较高的成本与电商件的需求并不非常匹配,错失了需求激增的红利期。
三、声量渐弱,德邦“隐身”
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团和极兔速递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百世集团同意其在国内的快递业务以约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极兔。
几年前头部快递企业IPO,不少中小快递企业纷纷倒闭停工,快递市场格局逐渐形成“百顺通达”为主,此次交易完成后,快递市场格局将变为“三通一达一兔+顺丰+京东”。
这里来看一个数据,2015年快递行业集中度CR3=41.4%,到了2020年,快递行业集中度CR3=52.6%,行业集中度在提高。显然,快递行业出清无法避免,随着时间推移,场上的玩家将愈发减少。
西南证券在《快递行业终局推演》中预测,以美国和日本的快递行业作为参考系,推演快递行业市占率格局将体现为“2+1+X”的行业稳态格局。
其中,“2”体现为两民营快递龙头,“1”体现为国有邮政系统占据一定份额,“X”代表可能出现的电商资本系快递,类比我国快递市场终局时,同样应当考虑电商资本对快递行业的影响。
基于此,国内快递市场的最终格局中,民营快递品牌只有两条路,要么成为“2”中的民营快递龙头之一,要么成为“X”中的电商资本系快递。
巧的是,通过“联姻”,德邦有一定的电商资本系基因。
2020年5月24日,德邦股份通过定增的方式融资,韵达股份以6.14亿元认购,并获得德邦股份第二大股东的地位。双方合作无非是利用各自领域的业务能力和资源,进行资源协同,降本增效。
但根据德邦2021年三季报数据反馈,公司整体营业收入76.69亿元,同比增长4.57%,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00万元,同比下滑91%,德邦业绩并没有大幅改善。 快递、快运业务双双承压之下,曾经的物流龙头,当务之急,必须找到解除“隐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