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可与定位储存策略、分类(随机)储存策略相配合者。
5、储位系统
清楚地设计好储区后,在从前,一般都只是使用" 记忆系统(memory system) " 来帮员工简单地记住货品大概位置,然而此种
作法往往发挥不了多大功效。而后,使用品名、序号、记号或其他指示号码来记录品项位置的方法也被使用,但只考虑品项本身代号的系统仍不够完全,也较无弹性,因此,所谓「暗示性储位标号」便被发展,其意义就是要能指出物流中心的每一个点,让员工能很肯定的指出什堋东西被放在什堋地方,使每品项皆有一"地址"以便于 要时马上可找到它。
6、储存保管的指标
(1) 储区面积率 = 储区面积/物流中心建物面积 应用目的:衡量厂房空间的利用率是否恰当。
(2) 可供保管面积率 = 可保管面积/储区面积 应用目的:判断储位内通道规划是否合理。
(3) 储位容积使用率 = 存货总体积/储位总容积 单位面积保管量 = 平均库存量/可保管面积 应用目的:用以判断储位规划及使用的料架是否适当,以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4) 平均每品项所占储位数 = 料架储位数/总品项数 应用目的:由每储位保管品项数的多寡来判断储位管理策略是否应用得当。
(5) 库存周转率 = 出货量/平均库存量 或 营业额/平均库存金额 应用目的:库存周转率可用来检讨公司营运绩效,以及做为衡量现今货品存量是否适当的指标。
(6) 库存掌握程度 = 实№库存量 /标准库存量 应用目的:做为设定产品库存的比率依据,以供存货管制参考。
(7) 库存管理费率 = 库存管理费用/平均库存量 应用目的:衡量公司每单位存货的库存管理费用。(8) 呆废料率 = 呆废料件数/平均库存量 或 呆废料金额/ 平均库存金额 应用目的:用来测定物料耗损影响资金积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