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航运应变之道

2021-11-09 16:29

  疫情在打乱国际经济秩序的同时,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万敏表示,数字化服务能力及与之相匹配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航运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大幅提升客户价值。

  据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估计,如果托运人在未来10年内对电子提单的使用率能达到50%,那么每年可为集装箱航运业节省40亿美元的成本。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文飞倡议,行业各方应携手从数字走向智能,引领航运中心发展,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思考,携手共创打造新的生态。

  响应客户需求 稳定全球供应链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物流瓶颈,有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投入的集装箱运力比疫情前三年平均值增加了约25%,而因港口拥堵而浪费的运力高达17%。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吕军作为货主方,在疫情期间感受到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波动性明显增加,全球粮食市场面临的风险挑战单凭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解决,亟需深化货港航企业合作,维护供应链稳定和畅通。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付刚峰认为,全球化推动了产业链分工,使得全球供应链网络越来越精密和复杂,但各国管控、应对疫情的水平层次不齐,加之欧美主要港口劳工数量不足,在受到疫情等外部冲击下,物流不畅的影响被剧烈放大。

  清楚的客观事实是,现有的生产模式和全球化分工在过去几十年里带来了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生命力,开放、合作仍然是解决挑战的重要方法。

  吕军建议,应基于海运的普遍性和粮食运输的特殊性,深化企业在港口布货、运力保障、信息共享等领域的合作,共建共享共赢,加强货运企业和运营企业在主产国的布局合作,实现集约化经营,以此为牵引向内陆节点延伸。在部分的运量固定的航线开展运费指数长期合作。兼顾粮食运输的特殊性,制造有利于粮食制造效率的散货船,提高竞争力。提高供应链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发现合作机遇,规避市场风险。

  这一思路与中远海运集团反思供应链危机提出的解决之道不谋而合。今年10月,中远海运推出“美线直客特快专线”,是为了帮助客户规避港口拥堵风险,不仅极大缓解广大直接客户的燃眉之急,更将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坚定的支持。

  “要建立更高质量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以积极适应客户产业链升级需求,改变原来单一的、碎片化的缺乏协同的航运产业经营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船货、港航、产融等合作层面,而是要将各个产业链节点深度融合在一起,以满足客户全球化的需求。”付刚峰表示。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也认为,面对全球经贸的新变化,港航企业要在合作上深化,从源头上提升服务经贸发展能力。特别是在资本上深度合作,形成枢纽港与支线港的合理分工布局,更好地合理使用干线、支线船舶,优化全球供应链流通节点和网络,提升船舶利用效率。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