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网调实验室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商家们各自心有所属。京东相对更受青睐,得票率为36.7%。
一个镜像问题是,不再“二选一”后,商家们会选择在哪些平台新开网店呢?在21网调实验室就此发起的投票中,京东以微弱优势领先。
这在京东“11.11开门红”首日的成交数据上也有一定的体现。
以京东服饰为例,今年超6000家新品牌参与京东11.11。开场6小时,超600家品牌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5倍,超300家品牌全天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Levi's、ECCO等超150家国际品牌整体增长超5倍,百丽、波司登等超300家国货品牌整体增长超6倍。
双11“快生意”已成往事
近九成受访者坚信质量为王
对商家而言,平台的扶持是锦上添花,消费者的口碑则关系到生意能否长期维系。
“有种欺负我不会算钱的感觉,我觉得我已经很会算了,还是算不过。” 曹敏君(化名)在浙江一家头部会计师事务所已从事审计工作4年,今年 “双11”大促,会计专业科班出身、取得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的她也算错了优惠券的用法。“研究了好久,结果下单的时候发现购物车里有商品没了,导致到不了能使用优惠券的金额。”
曹敏君向21网调实验室直言,和往年相比,她对优惠越来越无感,因为不喜欢被欺骗的感觉。“更看重体验,宁可套路少点,简单粗暴一点,哪怕优惠力度小一点也无所谓。”
消费者们显然更在意购物体验和商品质量,急功近利的“快生意”已成为往事。21网调实验室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即使是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依然有87.77%受访者坚信,商品卖得好,质量比流量更重要。
相较以往,今年“双11”许多平台都更注重修炼“内功”,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消费者的感受层面。京东和天猫都将预售提前至晚上8点,京东“11.11高潮”也提前至11月10日晚8点开启,消费者不必再战至深夜。
商家也腾出了精力。一名美妆品牌高层人士向21网调实验室透露,今年是没有二选一要求的“双11”,自己内心的压力也小了很多。“现在可以留出更多精力,从货品准备、营销到物流,只需要满足消费者就行。”
21网调实验室发起的投票显示,“二选一”终结后,更多受访商家表示会把匀出来的精力放到商品品质上。这一比例达到了80.81%,甚至高于“加大优惠力度”“加大广告投放”。
对“品质”的追求已成为消费者、商家、平台的共同主题。
消费者更信赖哪些平台的商品品质?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平台的投票来看,结果相对集中,京东、天猫均获得60%以上的投票。
“双11”还在进行中,接下来,人们最倾向于在哪家电商平台购物?投票结果显示,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的比例仍然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