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也不例外。通过数据与AI构建大数据决策、智慧供应链与全渠道经营等三个系列的SaaS产品+VAS服务与商家进行合作,利用实时大数据,商家可以动态地预设销售信息,顺丰则基于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协同信息提前预判品牌的销售高峰与低谷,帮助品牌有针对性地提前行动,抢先部署货品、仓储与运输,从而更高效地触达消费者。
詹叶芹向《驿站》透露了一组数据:往年双11淘宝天猫也会推出预售,但预售订单占比不高,大概在30%以内,这个量对总量影响不大。后来伴随直播崛起、尤其像薇娅、李佳琦这样的超级主播诞生以及双11战线拉长,从10月20日到31日预售订单就基本确定了,整个预售订单占比提高到了70%以上,体量在总体快递业务量占比、影响越来越大。
03四种模式下沉
“预售下沉”意味着订单前置。订单具体“前置”到哪里?很多人都将其理解为前置仓。实则不然,或者说不完全是。
前置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储存,它的本质还是一个“仓”,是仓的概念。消费者下订单后,需要快递公司去仓内取商品,进行集包、贴面单等一些操作后再进行配送。“预售下沉”则不同。
具体而言,受C2M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的影响,快递企业通过“预售下沉”将供应链延伸到商家的发货源头,比如商家产品生产工厂、总部仓库等进行直接集包;抑或快递企业在商家生产工厂附近建立仓库、产地仓,工厂产品一出入库到库中进行集包、贴面单等,然后下发至各个城市的各个快递末端网点。
詹叶芹称,前置仓与预售下沉的区别就在于:前置仓比预售下沉提前了一步,消费者还未下单,商品就已经储存在仓库,它的好处是通过仓可以当日将商品调配、拆分、区域划分到各个城市;弊端方面,大多商品可实现次日达,当日达占比比例较小。此外,前置仓模式可以根据往年商品销售数据预测到哪一款是爆款,但无法预测到哪个城市会卖多少,这样会占用大量库存,导致库存积压。
“预售下沉”的订单数据基本都是已销售确定的订单,根据预售定金、直接仓配一体化下发至各城市末端网点,消费者尾款付完后直接配送,当日达比例较高,基本不会涉及到积压库存、爆仓,灵活性非常大。
目前看,“预售下沉”带来的订单前置主要有四种模式——
1.省仓模式。预售期间,提前从RDC(区域配送中心)仓将货品集货出库,发至各个省仓。在省仓内完成打包复核,确认尾款支付后,贴好面单,配送至第三方快递站点,完成揽收出库。省内24小时内完成派件,其他城市48小时内完成派件。
2.城市仓模式。预售期间,提前在RDC仓内完成集货出库,通过干线配送至全国各地的城市仓中。在城市仓内,完成包裹的复核打包,确认尾款支付后,贴好面单,配送至距离消费者3KM—10KM同城配送站点内。13:30之前到达同城配送站点的包裹,当天完成揽收出库,派件到消费者手中。其余次日达。
3.站点模式。预售期间,提前在RDC仓内完成货物打包复核,贴好预售面单,直接通过干线配送至末端的合作快递站点。快递站距离消费者只剩100M—10KM的距离,快递站点确认包裹的尾款支付后,即刻揽收出库,派件至消费者手中。
4.省仓+站点模式。预售期间,提前在RDC仓内完成货物打包复核,由干线配送至省仓,省仓确认包裹的尾款支付后,贴好面单,配送至第三方快递站点,完成揽收出库,派件到消费者手中。
具体到末端,受益于“预售下沉”的前置效应,基本上可以实现当日达,派送压力减小。詹叶芹告诉《驿站》,像往年,末端网点每天需要派送50%的件,“预售下沉”模式应用后,网点只需要每天派30%的件,网点也不需要做太多准备。
正在一线奋战的你,感受到这种变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