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费作为运输道路主要的成本支出,集卡运费成本中燃油费用占比约为30—35%,资深人士测算:现油费从百公里130元增加220元,即多增加了90元成本,每公里油费增加了70%,需增加运费约21%才能平抑所增加的成本。
不仅集卡,普货运力同样成本高及,快递也成本上涨。油价的持续上涨,使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某些小微企业按照原有的运价,运一箱亏一次,只要出车就是亏损。
按理,油价新高,各物流企业成本增加,运价上涨理所当然。确实,国内有的港口集装箱运输行业协会发布公告,建议企业调整运输价格。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金九银十,按往年经验,这个时候应是物流公司每年货量最多的时候。拉闸限电,让制造端的产量下降,在东莞,工厂普遍接到开二停五的通知,而部分小微企业则是开一停六,尤其是化工、煤炭、钢铁、建材、纺织等高能耗行业成为采取限电限产措施最严格的领域, 而同时这些行业是物流行业最核心的货源方,因此,不少物流公司的货量进一步下降,运力相对过剩,但考虑到竞争,并不敢贸然提高运价。
对于物流人来说,一方面是国内柴油价格节节攀升,道路运输成本大增,另一方面是,各地拉闸限电,货运资源过剩,这就导致了,油价的的上涨很难转嫁下游。
油价上涨,成本增高,不得不提价,限电限产,货源减少,不能不降价,在这双重压力下,生存面临考验。
不仅如此,有的地区运费还在下降,近日央视曝光:有地区运费已下降50%!重卡销量也呈断崖式下跌,从侧面反映了物流人的艰难。
柴油荒下的中国物流,有货没油,没货没油,步步紧逼,一边面临居高不下的油气成本,一边是运费利润越来越薄,今年是物流行业是举步艰难的一年。
节节上涨的油价,对物流巨头来说,面临着是利润的下降,发展的失速,对小物流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也将面对洗牌出局的生死之关。
三、高油价将成为新常态——物流业何去何从
有人问,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还是长期性的?柴油上涨究竟是暂时还是长期的?回答是高油价将成为新常态,国内市场价格将持续高位,油价将表现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状况。
各国新出措施能一定程度缓解能源困难,但距离根本解决能源问题还有较大差距。至于柴油未来走势,受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支撑,需求方面利好叠加影响,市场整体看涨。高油价成为新常态的逻辑有以下几点:
1、发达国家的通胀不会短期内结束
这轮油价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性通胀促成的,是发达国家的通胀促成的,常看新闻的人都知道,美联储印钞太快,过度的流动性,加剧了能源的价格通胀。
石油的结算是由美元来结算的,所以美元的贬值带动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已经出现持续的通胀上升,这次通胀背后,最主要原因是各国的“量宽”措施退出滞后,尤其是作为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
专家把此次通胀归为结构性通胀,而这种结构性通胀短期内难以结束。
2、传统能源被压制导致供需不平衡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驳斥欧州关于欧州天然气危机是俄罗斯减少供给造的言论时,强调了传统能源过去几年在欧洲被过度压制导致供求不平衡,这不无道理。
发达国家都在实施碳排放控制,这使得传统能源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煤矿和油田在前几年被迫大量关闭。目前绿色清洁能源颇受媒体和政治家们的欢迎,但全球的真正主要能源,仍然是传统能源,包括石油和煤炭。
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政策,气候变化政策,根本没有考虑,也没有能力承担过度削减传统能源产能的后果,在过去几年,传统石油及电煤的产能被不断压缩,从而导致能源供应不平衡,叠加全球供应链紧张情况,进一步驱升了油价的涨幅。
新能源替代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突然地,人为地采取替代措施,只能导致恐慌,推升油价的长期走高。
3、疫情下供求被严重扭曲导致价格暴涨
石油作为有限能源,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其价格一直都是攀升的趋势,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全球物流业的供求被严重扭曲,导致油价暴涨。
首先是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节奏,贸易链失衡,带来一些系列连锁反应,国外港口拥堵、海运力紧缺和缺箱,货物、设备运输成本及燃油成本也随之上涨,随着各国采取的积极行动应对疫情以及疫苗的产生,全球经济在逐渐恢复,人们对燃油的需求慢慢恢复正常,因此油价上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4、物流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