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间流通环节,今年上半年,顺丰医药也公布了顺丰医药的计价模式。不同于传统医药物流按照药品货值百分比的计价模式,顺丰医药表示将按照货物的重量、体积等维度定价。顺丰医药公布的计价模式表按照其公布的计价模式,货值200000元、400kg的药品在传统计价模式中需要花费2000-4000元,而按照顺丰医药的计价模式则在440-810元左右。这对于希望降成本,提效率的需求方来说,竞争力十足。
而针对上游,顺丰也早已着手强化自身竞争力之路。2016年11月,顺丰旗下公司成都顺意丰医药有限公司与全球医药巨头赛诺菲达成合作,双方在成都启动赛诺菲中国第三家、西南首家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双方合作的初始阶段,赛诺菲将制药药品的运输交付给顺丰,后期疫苗的配送也有望纳入。同年12月,顺丰旗下的顺丰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与红石国际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南京市合作并注册成立顺丰医药供应链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专门为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可控、可视的专业医药物流服务。
疫情之下,顺丰医药的能力也得到了检验,除了服务于广大C端用户,还在疫苗研发上提供了助力。今年7月初,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临床新冠疫苗获得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批准,将与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合作开展Ⅲ期临床研究,一批临床研究用新冠疫苗亟需从北京运往巴西圣保罗。顺丰医药为此提供了全程精准温控、端到端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其助力下,3天即完成了横跨东西半球、运输距离超12000公里的运输任务。
总的来说,顺丰医药的优势在于其背靠天网+地网+信息网的资源,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研发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追溯方式全、对接能力强等优势,其目标是提供全域全程供应链服务,而这也符合整个顺丰集团的大方向。
03
京东系
如果说中国邮政是发力于医药零售,顺丰发力于医药物流,京东系则是全包。之所以称为“京东系”,是因为发力业务主体不同。
事实上,京东也是早早就针对医药领域做下布局:2013年,京东自建京东医药;2016年京东大药房成立;2017年2月,京东医药上线了“药京采”,目标是打造药房全品类一站式采购平台;2017年,京东医药陆续与泰州、宿迁、银川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闭环;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京东健康集团正式成立。如今,京东健康已经成为京东集团四大独角兽之一,也是京东布局医药采供销诊等服务的主体。
而发力于医药物流的则是京东物流。从布局过程看,京东物流医药业务有以下三个关键节点:
2017年,京东物流正式推出京东医药云仓,业务覆盖仓储、运输车辆、运输司机、干线配送、终端配送等各服务环节,以服务包括生产企业、批发企业、连锁药店、医院和卫生站等在内的客户。
同年8月,京东物流与8家医药流通企业签署《京东医药云仓战略协议》,各医药流通企业将整合自己的仓储、运输等资源,以期结合京东的仓配一体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共同搭建一个医药物流网络。
2018年,京东物流正式成立“京东冷链”,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和生鲜物流业务。
在基础能力建设上,2019年,京东物流宣布位于北京、泰州、昆山、合肥的4个医药仓与1个器械仓,已获得GSP认证,仓储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至此,京东物流成为拥有GSP资质数量最多、仓储面积最大的社会物流企业。此外,早前,京东物流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沈阳7个城市建立了医药冷链分拣中心,并在全国开通了11个省份互发的医药冷链卡班。
从产品业务上看,如今,京东物流医药业务的产品包括医药零担、医药仓储、医药精温送、医药冷链卡班,解决方案囊括了医药同城O2O、医院处方外流、中药代煎、临床逆向、工业一体化方案、批发渠道下沉、药房电商仓配等等;不仅建立面向消费需求、高效多频、全国布网的配送物流体系,也具备了从药企到医院及家庭的全链路的医药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实现从工厂到销地再到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
综合来看,京东物流与顺丰在医药物流领域的业务定位与产品服务,已经隐隐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关系。京东物流的竞争力在于其在仓配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和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其积累的技术也能也可以在该领域复制,比如,针对不同渠道的运营场景进行算法和模型的定制化开发与模块化赋能,通过精准地补货预测进行商品布局,帮助医药商家提升现货率,降低库存周转天数,从而优化整个仓储、运输的成本和运营的投入。
当下,京东物流医药业务一个重要的思路是整合社会资源:8月2日,京东物流首次为32家合作企业授牌“京东物流医药合伙人”。目的是希望通过“骨干网+合伙人”的模式,以自建资源为医药网络基础能力,以合伙人模式进行局部或者线条补充,完成运力资源的聚集,打造全国医药仓干配网络。
04
总结
除了以上三家企业,也有一些为医药零售服务的即配企业,如饿了么蜂鸟和阿里健康推出的24小时送药服务。不过这些更多的集中于最后一公里服务,这里不做讨论。
综合来看,目前主要的医药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种:自营冷链运输、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营与外包相结合。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纷纷发力医药领域,更多的也是政策红利的催动: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包括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审批。
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宣告全国“两票制”的开始,这直接影响了医药背后的流通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更多进入该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