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后,公路货物运输短板显现,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更适合承担起干线运输的职责。一直以来,我国公路运输占比过高,使得其他运输方式优势难以发挥。因此,建议进一步发挥铁路和水路“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加速运输结构优化。同时,调整公路运输业务定位,发挥公路运输灵活、机动与区域性优势,扛起“门到门”直达运输责任,来解决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危中寻机 布局疫后市场
1
紧抓政策 减轻经营成本
疫情影响之下,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物流企业的困难,也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2月12日,国家邮政局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切实推进邮政业落实相关财税金融政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复产工作。
自2020年1月1日起,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
自2020年1月1日起,对纳税人提供的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
2月15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经国务院同意,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具体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据了解,此次免费范围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免费对象为依法通行收费公路的所有车辆。其中,联网收费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开放式收费的高速公路和普通收费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免征增值税、免收车辆通行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运输相关成本,这也是解决疫情之下物流企业所面临问题的较为根本的方法。
2
深化内功 自救突围
在本次疫情中,物流行业发挥出了较为及时与稳定的作用,但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的短板部分也逐渐显现。
政府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企业运营压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企业们自身的问题。疫情期间考验的是企业资源调度能力,应急组织能力,疫情过后考验的是企业自救速度,持续运营能力。想要自救突围,在疫情过后迎来春天,深化内功刻不容缓。
所以,在特殊时期物流企业需重新审视自家的发展策略、业务结构、技术应用、人才布局,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筑牢可持续有盈利发展的地基,更注重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服务的质量。
3
加强合作 借势翻盘:跨界协作与整合,完善生态链体系
疫情期间,停工停业时间长、范围广,叠加经济周期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量紧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聚焦核心资源与经营战略,加强企业间强强合作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于英米家
4
智慧物流风向明朗
物流行业最初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消失了,未来只能利用科技去改变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场景的效率。疫情期间,物流的管控和响应仍缺少透明性,造成了局部的物资调配混乱。同时,由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设备组成的智慧物流行业崭露头角,据统计,2018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未来的物流业需要构建更精准的智能化物流服务,后续物流业需以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抓手,在合作分工、资源配置和仓库管理等方面进行数据升级和管理升级,尽快实现智慧物流转型。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目前,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物流与运输行业和相关企业应冷静思考,规划未来,做好转型升级。未来是大数据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必将是物流与运输行业升级的切入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