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平等和尊重,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文本遵循了国际惯例,文本的表述中大部分条款都冠以“双方”。体现了平等和相互尊重。第二,文本中不仅仅包括美方对中方的关切,比如要求中方增加购买,降低贸易顺差,要求中方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等,同时也包括了中方对美方的关切,比方说允许中国的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包括保护中方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等。第三,双方采用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监督执行机制,通过不同工作层级磋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世界。一是有利于稳定预期。美、中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双方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双方签署阶段性协议,缓解了世界贸易紧张局面,为世界贸易提供了稳步增长预期。二是两个大国之间达成的经贸协议文本,为全球提供了解决经贸摩擦的范例,有助于推动解决其他经贸摩擦,以及经贸领域之外的矛盾及冲突。三是不会影响到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一方面,协议明确,这次的协议不影响中美双方已签署协定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协议约定的采购,考虑了双方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链等,产品有差异性。比如,美国的农产品与其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是有差异的,中国从美国、俄罗斯都进口大豆,但用途不同,不会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中国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第三方的情况下,按市场化原则增加自美国的进口。
当前,首要的是双方都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协议。针对协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置。其次,面对可能产生的“鲶鱼效应”,企业应增强竞争意识,提升竞争能力。再次,双方在开展关税排除或豁免工作的同时,应该关切一线企业的呼声,进一步推进降低和最终取消已加征关税的工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方式既创新又务实
□ 程大为
中美经济矛盾错综复杂,需要有长期对话、政策协调和争端解决方法。一般来说,经济贸易争端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外交方式,例如磋商、斡旋等;另一种方式是法律方式,如使用仲裁、双边或国际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有一个战略性的机制来保障。这就要求中美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在规则框架下,外交应该优先于诉讼。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务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外交解决争端方法放在了首位。这一安排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的法律精神。在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第4条明确规定,解决争端时要“提供充分的磋商机会”,磋商不能解决争端,则起诉方可以请求建立专家组,诉诸法律。
第二,外交对话和解决争端合并,并且设计方式创新。在协议的用词上,第7.1条使用的是“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双方应建立“贸易框架小组”,由中国国务院分管副总理和美国贸易代表牵头,属于高层对话安排。双边应建立“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由副部长级牵头,司局层级参与日常工作。协议规定“贸易框架小组”会议应每6个月举行一次,宏观经济会议应定期举行。这一安排实质上恢复了中美对话机制,再次开通了中美对话的渠道,并写入了协议。在符合WTO规则的情况下,以规则方式保证了外交解决程序。
第三,加快了争端解决过程。WTO争端解决机制正面临重大危机,其主要原因是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问题。2014年以来,WTO争端案件激增,解决机构人员的工作强度与日俱增,要求上诉机构审查的案件和证据数量成倍增加,导致案件审理时间逐渐拖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争端解决的期限。
第四,双方对等保留了使用WTO解决争端的权利。美国在2018年5月份的“开价”中试图剥夺中方使用WTO机制的权利,这一无理要求被彻底否定,中国保留了作为多边体系一员和维护者的权利,并对等尊重美国使用同样的救济手段。协议规定,如果中美发生争端,在正式提交WTO前,双方能够通过一层一层的磋商达成共识,将有效管控纠纷。
第五,通过对话和争端解决机制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改进。中美双方可以依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坦率表达问题,使中美之间可以展开多层次、全方位、跨领域的务实沟通与合作。“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为中美协议的落实作出了最好安排。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