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影响现代军事

2019-12-19 09:25

  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应用了大量的密码算法,共识机制安全程度取决于密码算法所基于的数学难题的破解难度。事实上,这些数学难题并非绝对安全,仍然存在被破解的风险。例如,区块链广泛使用的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算法,虽然使用经典计算机破解难度非常大,但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破解起来则是轻而易举。目前,世界强国正加大力度突破量子计算技术,一旦可靠实用的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目前大多数的区块链技术将失去安全保障。

  军事区块链规模较小降低了系统安全性。从区块链技术原理看,除非攻击者同时修改超过51%的节点,才能成功篡改区块链数据。因此,节点数量越多,攻击者篡改破坏区块链的难度就越大。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区块链,通常节点数量要远小于基于互联网的民用系统。战时面对敌集中大量算力资源发动的大规模网络攻击,仍然有可能被修改超过半数以上节点并成功篡改数据。

  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区块链军事应用

  区块链在民用领域除比特币外,目前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应用案例。区块链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各国军队更是处于探索阶段,加快推进区块链军事应用,不断拓展其应用广度和深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区块链军事应用的统筹规划。深入开展区块链军事应用的研究论证,细致分析区块链军事应用的优先领域及其必要性、可行性、预期军事效益和可能风险,形成区块链军事应用路线图,并纳入军队建设相关发展规划。区块链部署是集群部署而非单点部署,通常需要跨军种、跨部门、跨领域,应明确应用项目的牵头部门、参与单位、任务分工、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级在区块链军事应用上协调一致、有序推进。

  创新区块链军事应用模式。把握区块链运行机理、技术特点和发展水平,扬长避短,进一步挖掘、细化和拓展区块链的军事应用领域。选取军事物流、人力资源等风险小、见效快的应用领域进行先期试验、联合攻关和试点,探索区块链军事应用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运行规则、配套机制等,形成成熟的模式后全面推开应用。

  突破区块链军事应用技术瓶颈。针对军事领域对区块链应用的特殊要求,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弥补区块链性能不足或弱点,提高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大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通信与存储等底层技术开发力度,兼顾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能与效率”三项要求,使区块链系统性能达到军用级标准。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timg (2).jpg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相关链接

  2008年11月1日,日裔美国人中本聪发表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首次提出区块链理念。2009年,中本聪创建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自诞生至今,区块链技术在短短十年内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已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多个公共区块链开发与应用平台,并向数字金融、数字资产交易、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智能制造和食品药品追溯等领域拓展应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区块链带来诸多潜在应用领域。例如,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总之,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使得人类信任第一次可以通过数学原理来创建,而非通过中心化的信用机构来担保。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