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可对长三角区域共同市场的建立提供非常好的体制和推进手段,对中国未来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很大意义。
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范剑勇对记者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区域之间的地方性政策统一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最本质的要求是制度一体化,或者说是突破现有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就是要突破上述壁垒。这也是中国改革及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顶层设计联动铺开
有了规划蓝图,长三角一体化势将迎来新一轮加速跑。
上证报记者获悉,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预计将于5月17日在芜湖聚首,举行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峰会。这将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届峰会,也是自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以来的第二次高端会谈,会议为期三天,更多的一体化交流与合作的重磅举措将会在芜湖发布。
在此之前,有关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讨论已逐渐升温,坐落于沪苏浙交界区域的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则成为焦点。
上证报记者近日走访三地发现,各方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和制度设计。
在上海青浦,近日举行的一场招商推介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50幅条件成熟、区位优良的精品地块和34个优质楼宇项目于推介会上重磅推出。此外,推介会还进行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优质项目23个,总投资额534.8亿元。签约项目中,有13个总部及功能性总部项目,母公司上市的有14个。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余旭峰表示,接下来将通力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龙头区和一体化的自由贸易体系,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核心区和一体化的创新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先行区和一体化城镇布局体系,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示范区和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体系,打造长三角社会治理样本区和一体化的协同治理体系。未来,青浦将形成3至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和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在浙江嘉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围绕重量级未来产业目标,该项目计划投资约200亿元,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委会(筹)常务副主任王亚辉介绍称,产业园将以智能传感为核心技术聚集产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江苏省汾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琦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以来,江浙沪的合作进入深层次,其中包括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根据最新规划,通苏嘉、沪苏湖两条高铁将在汾湖设立共同交叉车站,这里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一体化项目渐次落地
有了发展蓝图和顶层设计,一些涉及交通、基建、科技等领域的一体化项目也渐次落地。
从上海东方绿舟上车,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苏州吴江黎里旅游集散中心。吴江黎里至青浦公交专线(7618路)今年3月份正式开通,同时开通的还有吴江黎里至嘉善西塘公交专线(7619路)。
地处江浙沪交汇处的核心腹地,江苏吴江汾湖高新区是江苏目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在这里,记者看到,吴江汾湖康力大道东延工程已经开工,与上海青浦金泽东航路对接。
吴琦告诉记者,当前,汾湖高新区正努力建设上海卫星城。2019年,汾湖加快了32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68.8亿元;智能工业投入20亿元,并力争培育10家左右产值10亿元小巨人企业。
而在上海青浦金泽镇的一块空地上,记者看到挖掘机正在忙碌。华新建设一位建筑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华为青浦研发基地项目做前期清理工作。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科创走廊建设的发展主轴,总投资近100亿元,该项目将助力青浦打造“上海之门”。
在嘉善县东北部的姚庄经济开发区,一家从上海搬迁过来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弥富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坐落其内。该公司管理部经理张林对记者表示,公司2004年7月创办于上海青浦区。因业务不断扩展,2016年,公司从上海搬迁至嘉善,并于2018年开始投产。两年来,园区多了很多新公司,“都是从上海搬过来的邻居”。
未来的长三角示范区应当如何发展?“路径决定效率,也关乎成败。无论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还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都要做实方略、优化路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为有力实施一体化重大举措和平衡相关利益关系,应基于互利共赢、合理适当的原则,视具体情况建立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
他举例称,可结合推进跨地区投资、产业转移等重大事项,形成特有的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结合发展“飞地经济”和共建产业园区等重要举措,探索在产值、税收、利润、节能减排等重要指标上进行区际分割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