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谢清华透露,重庆飞力达立体库项目投资金额达到8位数,在项目论证期间,重庆政府也相当重视,重庆邮电大学物流专业的专家教授也参与到评标过程中。最终,史必诺的方案得到专家团队一致认可,尤其技术分在众多竞争者中名列前茅。而史必诺也不负众望,针对该项目特点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设计和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上海史必诺物流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王天明介绍,史必诺不仅在货架、穿梭车系统等传统业务领域具有强劲实力,而且在自动化立体库规划建设方面也有着丰富经验。在该项目中,基于飞力达的业务特点,对批次要求高,考虑后期业务增长,料箱采用分格设计,另外考虑到后期业务变更以及库容最大化,料箱高度为2种高度尺寸的料箱;入库需区分贴标和不贴标操作,部分物料需要重新贴标签,结合自动贴标线实现自动化;出库所有的订单的订单行需要按顺序摆放,拣选料箱需要排序拣选,采用大小循环实现排序功能;发货利用AGV小车(二维码导航)实现自动化,自动供给空料车,自动送至集货区域,待发货区域以及月台。并且,由于重庆位于多震地带地区,这也是自动化立体库规划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与其他地方有大不同。
谢清华和朱彬也都提到,物流设备方面投入了一些“黑科技”,成为该项目的一大亮点。例如,利用视觉技术采集原厂标签的信息,然后通过后台转化,使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生产商的信息进行匹配对应,系统自动产生标签,从而避免了标签人工维护所产生的误差问题。并且,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之后,工人的培训周期大大缩短,以前仓管员要经过两个月才能熟练操作,如今只需要三分钟培训就能立即上岗。
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规划建设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建物流项目大多追求自动化、智能化。对此,谢清华提醒,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不能因为竞争对手投了,我也必须投。”她表示,在飞力达的仓库里,可开展多种业务,客户中既有全球500强企业,也有国内中小型民营企;业务场景也很多,有给产线做配套的,也有给售后市场做配套的。为何在这一业务场景里面应用自动化解决方案,要完全从实际需求出发。
在了解自己的需求之上,再做设备选型,是选择MiniLoad,还是选择Kiva系统,都要根据需求来决定。此外,还包括软件的配套。对于飞力达而言,WCS、WMS等软件开发的质量也很关键。因为一旦系统宕机,即便仅停线一分钟,也会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物流系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软件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应急预案也要提前布置。
此外,随着业务变化,还要考虑系统的柔性化。飞力达此前在昆山就已建设立体库,随后同行竞争对手也在纷纷建设,“大家一窝蜂上,业务量能否吃得饱?”这成为谢清华和同事们思考的问题。因此,在重庆启动立体库项目时就考虑到柔性化的问题。
“我们的客户如果发生变化,导致吃不饱怎么办?因此,我们选择了MiniLoad,一旦出现变化我们还可以做其他消费品。”据她介绍,他们之前对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仓库的实用性等等都做过调查评估,认为一旦客户发生变化,仓库依然可以得到充分使用。即便不能使用,其设备设施也是可以拆卸的,可放到其他地方继续使用。此外,如果客户的业务量大幅增长也依然没有问题,设计之初已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空间,其设计产能可满足未来三年的成长性。
在谢清华看来,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更大的意义是将作业流程变得更加标准化。“我们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作业模式有很大差异,但目前在仓库的库内作业、收货和出货等环节,我们已经尽量做到标准化运作。”因此,无论后续客户的需求如何变化,飞力达都可以用模块化作业方式来高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个性增值服务,如帮客户去做评检、记录产品批次等等,“所以我们不太担心客户需求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动。”
借助数据驱动和技术创新实行跨越
当前国内制造企业的规模大大小小、参差不齐,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但又苦于没有资源和资金进行投入,这成为横亘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飞力达有着一个美好的构想——以“科技驱动的智造供应链管理专家”为愿景,围绕制造业生态圈,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最大化客户价值。
“我们始终坚定认为,对于制造商或者品牌商来讲,无论国际大牌企业,还是国内民营企业,其使命和价值都应主要专注于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中间所有与物流相关的内容,都是飞力达可以努力做好的事情。”据谢清华介绍,飞力达希望去帮客户做供应链协同,为其做好配套服务,与大家一起合作成长,从而助力中国制造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飞力达需要比客户更加专业。以重庆飞力达的业务为例,主要为电子和汽车行业做配套服务,其中电子行业的业务方面,除传统的报关、运输、定仓、货代等服务项目外,还包括核心的仓储业务,例如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业务;此外,按照客户企业生产需要做工单备料配送的工作,也会委托给飞力达来做。这些服务都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必须非常了解电子行业的运作模式才行,再加上每家的方式不太一样,为其做服务,要了解每家企业的偏好;并且双方系统也要实现对接,比如三个小时后,企业的产线上线需要哪种CPU、硬盘、内存等等,全部通过双方连接的系统进行传达,而飞力达也必须准时将所需配件进行配送,不能有任何失误。因为电子产品有很多防静电的要求,对物料管理更加严格,所以飞力达的仓库也必须符合客户的仓库管理规定,如恒温、恒湿、零件的防护、静电的防护等等。
据悉,在深耕IT制造业供应链的基础上,飞力达将利用多年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向其他领域拓展,包括智能装备、高端精密仪器以及快消等产业,并且还将涉足成品物流。从原材料到生产端,再到零售端和消费者,中间蕴藏着更多物流需求,飞力达希望打通这一链条。飞力达瞄准的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目标市场,可能为其带来更多增量发展,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