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讲,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京东物流首个家电产地仓在浙江宁波的慈溪市落地。
所谓的产地仓是京东物流基于多年技术和经验推出的一种创新性的物流模式,主要应用于产业集中度高,单一品类规模巨大,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的地区。而家电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是京东物流将首个家电产地仓的地点选在慈溪的关键原因。
此前,飞龙集团作为慈溪家电产业的排头兵,已经在产地仓试运营期间,将全系列商品入驻其中。以往,飞龙家电的货物要长途运输300公里,进入京东物流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大件仓库,才能完成上架存储。如今,从飞龙家电到慈溪产地仓,直线距离只有30多公里,货物入仓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
数据显示:飞龙电器的商品入驻慈溪产地仓一个月内,其旗舰店的用户访问量增长了10倍以上,用户网购转化率增长了104%。
…………
以上这些,依托的正是京东物流长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但或因为to B,离消费者更远,关注度不如快递业务。事实上,根据京东物流发布的数据,在服务商家上,进展不逊于个人快递业务:开放业务商家订单收入占比大约为30%,服务商家数量已经超过20万家,开放业务增速一直保持3位数的增长。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京东最牛的地方是从仓库到终端的管理,尤其是局部区域的订单处理效率,可以说是世界一流。”京东把商家入仓作为核心战略目标,王振辉说,“我们希望商家把货放到京东仓库,这是我们擅长的。”
事实上,如今几乎所有品牌商,甚至电商平台的配送环节都是外包的。但企业自主建仓的比例却很高,尤其体量越大,企业会发现自己运营仓库的成本远高于外包的成本。行业现状注定仓配一体化客户小于纯配客户,国内客户外包仓比例也远低于国外。
而这正是京东物流所擅长的,也是其机会所在。
在今年年初,京东物流2019年展望大会上,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也提出,2019年京东物流将重点围绕三大必赢之战:提升网络效率和标准服务能力、健全全面供应链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领先和平台化能力,全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除了to C,围绕to B他讲到,“我们会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通过EDI、SaaS化,把客户的库存达到全面的共享,真正通过我们的供应链能力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搬货。京东物流3S理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短链,减少搬运次数,缩短搬运距离,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与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客户,是通过京东物流整个能力的提升,给他们不光带来物流成本的节约、收入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最后会带来整个效率的提升。”
可见,围绕to B进行供应链能力的建设和输出,京东物流接下来也依然将有更多举措。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长跑才刚刚开始
不过,物流行业更多的是看规模效益。以上布局,无论是快递也好,还是其他版块,依然在成长期,而在成长的路上也依然存在不少挑战,而为了战胜这些挑战所做的一些调整,也会引发一些阵痛,比如近期京东物流在薪酬结构方面所做的调整。而业内同样关注的还有:京东物流如何在to B业务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当然,商海浮沉,每家企业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
比如,在中国快递行业几乎格局已定的当下,没有一家企业想待在杀成红海的快递里,快运、冷链、同城等等业务也是各大上市快递企业发力的重点,而顺丰更是在商流与供应链等方面做了更多的尝试——成为综合型的物流一体化服务商,成为快递企业共同的目标。
在业内专家看来,未来的中国互联网经济,需要的智能供应链驱动,是从简单追求点到点搬运效率提升,到从预测、采购、生产、物流交付的全链条优化;从实现国内的短链触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将优质供应链服务输出全球商家、消费者。
“电子商务是渠道的互联网化,未来的趋势是全产业链互联网化,消费者和工厂设计方、农业产区将实现可视化的供需链接。产业链扁平化是趋势,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传统零售,渠道商如果还是靠买卖赚取差价获利,这样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真正能够带来一体化的供应链增值服务才是未来商业的核心。”
而以上这些,正是京东物流从宣布开放之初,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做的布局。
无论是聚光灯下的快递业务,还是聚光灯外的布局,未来如何,虽仍待观察,却也可期。
毕竟,做商业是一场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