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实践教学的应用
2010-08-27 13:52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依托港口航道国家重点学科,基于上述港口物流实践教学的设计,购买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其工具软件,包括港口物流仿真平台Flexsim、复杂系统仿真平台AnyLogic、大型交通仿真平台Vissim和Paramics等,基于这些仿真平台,开发了适合国情的港口物流仿真实训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
(1)在教学方面,港口物流仿真中心是一个仿真性、综合性的实训中心。通过课程分散的实验、专项集中的实习以及综合性的实训,形成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仿真港口物流业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是集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于一体的教学工作平台,开设物流工程、港口航道、交通工程等专业本科、硕士、工程硕士、培训班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相关课程,进行信息采集、技能训练、决策分析和管理实战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港口物流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课程组制定出适合港口物流特色的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港口物流类实验教学实施和考核体系,组织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完善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筹建港口物流类网站及其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组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需要,筹建一个既可加强师生互动,又可长期使用、随时更新的港口物流类网站及其网络教学平台。在仿真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港口物流最新的经营管理思想、方法和港口物流业运行的环境氛围;模拟各种业务作业,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的适应期限,为学生尽快地胜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在科研方面,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基于港口物流仿真中心,进行理论模型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开发符合我国港口特点的物流仿真试验平台,承担了多项交通部、水利部、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政府、发改委、交通厅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港口物流仿真中心是广大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及信息交流的重要工作平台,该中心将提供理论模型开发、项目开发、软件测试的工作软件及工程环境,同时具备理论研究与项目开发的功能,仿真平台已应用于确定港口的生产过程、合理泊位利用率、设施与设备配置及码头装卸工艺流程的管理等方面。
(3)在社会服务方面,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港口物流仿真中心是一个综合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设有咨询机构和咨询服务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校的联合办学,联合建立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建立综合试验基地,组成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联合体,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委托研究、成果转让、合作开发,积极参与本地区乃至全国宏观经济和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咨询等等,近年来,与南京龙潭物流基地、丁家庄物流基地、河南省交通厅、许昌市交通厅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地与合作协议,为各级港口物流管理部门与企业相关人员提供社会培训服务,为港口物流业提供各方位的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解决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高校这个智力库的作用,实现了校企共赢的目的。
港口物流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模仿,仿真练习,增加感性认识,本次教改是依托港口航道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了港口物流仿真实验中心,构建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仿真实训平台。通过此次教改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中去体验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其探索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将在港口物流实践教学领域进行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