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福田雷沃重工自主创新喜讯频传,干部员工倍感振奋。解读桩桩件件喜事,背后是不同的创新路径和含义。
“产学研”联合:校企联手共孵项目“金蛋”
先看省内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这款产品是迄今为止,我省所生产的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填补了省内2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研制的空白;也是福田雷沃重工在“产学研”联合方面的一件代表作品。
履带起重机在东部沿海地区海洋工程、港口建设、西部风力发电等大型项目中应用广泛。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高端产品,福田雷沃重工早在三年前即开始对其产生“兴趣”。那么,作为一名“后来者”,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这一领域,才是最优路径呢?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福田雷沃重工的决策者认为,要快速、高起点切入这一领域,采取借梯上楼、走“产学研”联合的路子,借助大学在人才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嫁接”自身在资金、制造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后,福田雷沃重工选择履带起重机研究实力雄厚的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合作伙伴,建立了“产学研”中心,进行联合攻关。最终,他们孵出了“金蛋”:目前已经完成了80吨、200吨履带起重机产品的商品化工作,1250吨履带起重机正在开发,其中1250吨履带起重机代表了国内行业最高水平,在海内外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福田雷沃重工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除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履带起重机产品外,他们还先后与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平台,“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
集成创新:全球资源“拿来”为我所用
再看国内最大马力拖拉机。这一265马力机型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200马力以上大马力农机研制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这是福田雷沃重工在整合全球先进制造资源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的一个范例。
拖拉机制造从100马力段进到200马力段是一次质的飞跃。2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属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农机制造业来说,就相当于大飞机项目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地位,是评价一个国家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大马力拖拉机在保护性耕作和复式作业的深耕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明显,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大面积土地机械化作业方面应用广泛。多年以来,国内众多农机制造厂家在大马力拖拉机研制方面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突破,惜乎一直没能攻克难关。国内一直依赖进口,每年进口数量在几百台,每台价格高达二三百万元。
福田雷沃重工也把目光瞄向了这一高端机型的研制。他们认识到,在技术开发上,任何企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每一项技术上都重起炉灶进行创新,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占有上游配套产品的核心技术,而是应该在大胆地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他们不断引进、吸收、转换欧洲技术,并在零配件资源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2654大马力拖拉机,集众家之长于一身,耀世而出。
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整合创新,福田雷沃重工获得了高于巨人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