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奠基开工,这是玉柴首次在本部以外设立制造基地,同时将填补厦门地区大功率发动机的空白。
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是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灌南工业区汽车工业园区内。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设计年产10万台能力,整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额为1.9亿元。
配套为王
如此重要的制造基地为什么选择放在厦门?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生解释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和当地的汽车及工程机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厦门的确有着丰厚的配套资源,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公司(俗称“大小金龙”)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并都不具备自产发动机的能力。因此,厦门成为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玉柴产品以大马力、大扭矩、高可靠、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适配性强的特点和完善便捷的服务,在其配套的众多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于第一位,包括:中型商用车、30装载机、城市公交车、公路客车。特别是城市公交、公路客车市场以60%以上的份额独占鳌头。
据悉,玉柴发动机占据着大金龙70%、小金龙80%的配套份额,此次新厂进驻厦门显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周期,而玉柴和这两大客车厂的合作也有望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玉柴此次厦门建厂也得到厦工的大力支持。如果说玉柴和大小金龙的合作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厦工对玉柴伸出的橄榄枝就更有雪中送炭的意味。近年来,各大柴油机厂纷纷延伸产品链,企业之间互相渗透,竞争呈现胶着状态。此时,获得稳定的配套关系至关重要。李天生告诉记者,今年1~8月份,玉柴已经向厦工输送了2000多台柴油机,成为其第二大供应商。
李天生表示,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建成将成为玉柴发动机板块的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不但有效的整合了玉柴的内部资源,而且降低了成本,实现多品种的快速生产、供货,还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提高玉柴发动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杰告诉记者,公司按年产10万台YC系列柴油机项目进行设计,项目完成后,所选YC系列柴油机为现在玉柴已生产的6M、6L、6B、6J、6A、4G及6K等系列轻、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功率覆盖75-350kW,产品质量通过中国汽车产品认证委员会ISO9001-2000、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排放达到欧Ⅱ、欧Ⅲ、欧Ⅳ标准。
据悉,经过15个月的建设期,到明年年底,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将投产5万台,到2010年产量达到10万台。届时,产品将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和海外市场。
独行路险
玉柴建厂厦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当地的配套资源去的。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玉柴此举是为了克服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先天不足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发动机厂尤其是柴油机厂独立于主机厂而存在是中国特色,在国际上,独立的发动机制造商只有康明斯一家。在国内,独立的发动机厂却数不胜数。
然而,在近年的行业整合当中,柴油机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中大功率柴油厂纷纷向主机厂靠拢。锡柴、大柴和朝柴分别被一汽、二汽收编,潍柴在脱离重汽之后一度独立,后来又通过资本纽带反向控制了相关的主机厂,最近,上柴传出将被上汽兼并的消息。至此,玉柴将有可能成为国内惟一独立的中大功率柴油机制造商。
独行之路注定充满了坎坷。康明斯公司一位高管说:“国际上之所以鲜有独立发动机厂,是因为主机厂一般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厂,独立发动机厂本来应该是主机厂的供应商,但是在战略层面又成为主机厂的竞争对手,其中风险是不言自明的。”
前不久,国内一家柴油发动机企业的负责人在谈到他们与国内一家整车厂洽谈合作失败的问题时说:“当前,做一家独立的发动机企业实在很难。”他道出了国内一些发动机企业共同的心声。
2006年,国内商用车行业全面复苏,产销量迅猛增长。但是发动机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在轻型车领域,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由于价格竞争日益激烈,这一领域的发动机企业利润更加微薄。选择一家产品结构相当的整车厂,是许多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