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物流行业卷到今天,是行业病,还是平台病?

2025-08-17 15:47

  640 (16).jpg

  价格越低,订单越多,利润越薄,服务越差——物流行业这场“永不停歇”的内卷游戏,还要卷多久?

  来源/副驾驶(ID:gh_553248d55828)

  作者/潘跃东

  从快递小哥的派费到整车运输的压价逻辑,从平台撮合的“看起来很智能”到干线司机的“越跑越亏”,内卷不只是结果,更是一套被默许、被放大的行业结构病。但最近,国家不再沉默,从派费红线到平台监管,反内卷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你以为这是打击价格战,其实是在拯救行业底层逻辑。如果继续靠“压司机、压价格、压系统”来跑赢竞争,那不是战略,那是慢性自毁。这一次,该换条活路了。

  市场竞争不能变成互相挖坑,内卷是行业的慢性病,只有走出“赔钱换市场”的迷信,才能真正把物流行业做成“科技型 + 服务型 + 数据型”的现代服务业。

  01

  什么是“内卷式竞争”?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拼命投入却没有结构性增长”的零和博弈”。

  表现为:

  降价 → 再降价 → 免费送 → 赔钱干活;

  卷人力、卷价格、卷服务时长、卷到极致还要卷管理成本;

  没有人退出市场,大家都在卷,行业整体却越来越“穷忙”。

  在物流行业中,“内卷”的典型表现包括:

  表现实质问题

  单票收入持续下降压缩末端配送人力、损害快递员利益

  快递柜免费存放时限缩短转嫁成本给用户

  小企业不计成本杀价揽货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滑,服务能力下降

  平台过度竞争垄断苗头、劣币驱逐良币

  02

  物流内卷式竞争的五大危害

  1. 劣币驱逐良币

  靠赔本抢客户的企业生存了下来,而那些老老实实算账、提升服务的企业被“卷死”。

  长期结果:

  高质量服务公司无力生存;

  投资研发、数字化、员工培训这些“正向成本”无从发生;

  整个行业陷入“价格低 → 收益低 → 服务低 → 客户更不愿付费”的恶性循环。

  2. 挤压劳动者权益

  内卷的第一受害者,是一线干活的人。

  比如快递员派费被一再压低、调度员长期超负荷、干线司机收入不升反降,

  企业靠“压人”来降低成本,本质是不可持续的剥削模式。

  3. 压制创新和长期投资

  内卷下,大家都在追“本季度指标”,谁还愿意做长期投入?

  系统不上了,数字化搁置;

  培训取消了,组织升级没预算;

  技术试点没落地,老板怕“搞不好又亏钱”。

  最终造成:行业技术水平停滞、服务模式老化

  4. 扰乱市场秩序,监管成本高企

  企业只顾抢单、不顾规范,甚至出现偷运、漏报、规避监管等行为。

  内卷带来的“价格暴力”使得合规成本变成“负资产”,违法成本变成“业务手段”。

  国家监管部门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兜底,整个行业陷入“靠监管维稳”的被动状态。

  5. 最终“伤客”

  用户看似得了便宜,实则损失了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与长期选择权。

  快递延误、物品破损、丢件理赔难、信息泄露多,长期来看,客户信任流失、付费意愿下降,将拖累整个行业的商业可持续性。

  03

  为什么不能放任“市场充分竞争”来自然调节?

  ① 理想状态下,“充分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听起来合理对吧?

  但在成本结构高度同质、进入门槛低、退出机制滞后的物流行业,现实是:

  不劣也死,劣也不退:哪怕企业赔钱,也靠融资、补贴、压供应链活下去,形成“僵尸企业”生态;

  价格战被平台算法放大:一些平台通过算法操控派单价,使市场竞争失去自发调节能力;

  劣质服务难被识别:用户端对服务质量感知弱,低价企业更易获客;

  资源错配、行业失衡:技术型、组织型、效率型企业反而退出,行业竞争力下滑。

  这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市场长期不优化结构的结果。

  ② 在战略行业或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里,不能只靠市场“自己管自己”

  物流是基础设施行业,关系到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产业链协同

  一旦行业集体利润下滑,就会影响交通设施投资、技术创新、就业稳定性

  国家必须以“可持续 + 合理收益 + 公平秩序”为目标,设定基本行为规则。

  所以,“反内卷”不是打压竞争,而是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质量

  错误理解正确理解

  反内卷 = 禁止价格竞争反内卷 = 反对恶性价格倾轧,支持有质量、有差异的竞争

  放任市场就好结构性失衡不能靠市场自己调节,需要政策引导与合规护航

  降价是消费者利好短期利好,长期损害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04

  顶层已定调,继续“内卷”的企业就是逆风飞行

  国家对“反内卷”的表态不是姿态,而是系统性治理方向

  2025年7月国家邮政局:严禁末端服务压价、压派费、违规竞争;

  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出台“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系列行动计划(包括运价透明、信息对称、运力匹配机制);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二选一”“强制搭售”“隐性费用”均被纳入红线。

  换句话说:

  以前是“默许你卷”,现在是“看你还卷”,再下去就是“整治你卷”。

  而平台如果仍以“用算法压价 → 转嫁风险 → 挤压从业者”为主要商业路径,那就是在和政策红线对撞。

  05

  你卷得越狠,行业信任破得越快

  像某帮,某拉拉这类的网络货运平台,过去几年持续被司机群体投诉:

  运价越来越低;

  服务费越来越高;

  客户付款周期越来越长;

  平台规则“越来越向大客户倾斜”;

  数据不透明,“被卷感”极强。

  这种结构最终导致什么?

  信任崩塌。司机不上你的平台,货主只看价格,平台沦为“信息市场+割韭菜工具”。

  最终平台自己也会陷入这三个死局:

  死局后果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