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最新财报合格有余,但惊喜不足。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
编辑|马吉英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万众期待之下,阿里交出了一份略显平淡的财报。
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以及该财年全年的财报。该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3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净利润达到298.47亿元,同比增幅为22%。
从2025财年全年来看,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总计为9963.47亿元,相比上一财年增长6%;净利润为1581.22亿元,相较于2024财年1574.79亿元的净利润,呈现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淘宝、天猫、闲鱼、1688等在内的淘天集团该季度营收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包括阿里云、钉钉、夸克等在内的云智能集团该季度营收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大文娱则实现了扭亏为盈,国际商业、菜鸟的亏损都在进一步收窄。
从数据表现来看,阿里本季度业绩还算不错。但财报发出后的5月15日晚,阿里美股却应声大跌7%——合格有余,但惊喜不足。作为今年这一轮“中国AI故事”的获益者,阿里的表现备受市场期待,尤其在上一季财报会上表示,3年内要在AI和云业务上投入3800亿元,但本季AI资本开支只有246亿元,未达市场预期。
不过,AI投入是一场持久战,不能用一个季度来衡量得失。过去这一季度,阿里经历了AI狂热暴涨、中美贸易争端等市场环境的大开大合,其自身在业务和组织上也在进行一场深度调整。
在财报发布前的阿里日(5月10日),阿里于内部公布了四项组织文化调整措施:一是打通公司内部论坛“阿里味”;二是优化员工跨业务流动机制;三是持续推进510阿里日、阿里家书、年陈文化等文化仪式;四是启动工牌焕新计划。
2023年,时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张勇掀起了一场“1+6+N”的分拆大地震,把阿里从过去人、财、事一手抓的统管模式转向控股模式,加强各业务的自主决策权。一些关乎员工的细枝末节也在变化:例如,不能再自由活水,转岗到其他事业群需要先离职再入职;简化晋升,调整OKR考核制度;淡化阿里日,部分业务集团制定员工新工牌、新工号等。
但在今天看来,这些动作都已被扭转,阿里正在重新拧成一股绳。
过去半年,阿里在业务和人事上也做了许多协同——去年年底,阿里宣布重新整合国内、国外电商业务,将淘天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1688、闲鱼合并为阿里巴巴电商事业群,蒋凡担任CEO,而后将通义千问一分为二,模型层留在阿里云,应用层通义千问APP团队则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今年3月,无招重回钉钉任CEO,探索钉钉与AI深度融合;4月底,借由“外卖大战”,淘宝整合饿了么、盒马等供给体系,拆分后略显边缘的饿了么重新回到资源中心。
如此看来,阿里距离“1+6+N”废除,只差一个公告。但这个公告发或不发,也没那么重要了。
回到“大淘宝”电商和AI,是阿里今天最看重的两件事,电商是命脉,而AI则决定了阿里未来能够到达的高度。阿里的“合”,也主要在这两条主线上发力——让淘宝回到“大淘宝”,让AI成为融合各业务的基座。
在本季财报数据中,核心电商是表现最亮眼的业务。本季度,淘天营收同比增长9%,创下六个季度以来的新高,达到1013.69亿元。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2%,至710.77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8%,这三项指标均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据淘天集团公布的数据,本季度其核心消费人群88VIP会员人数突破5000万,实现同比双位数的增长。2024年全年,在天猫平台上成交额过亿的品牌数量超过4100个,并且这些品牌的成交体量依旧保持着20%的增速。
过去一个季度,是蒋凡回归淘天后的完整季度。2024年11月,蒋凡以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身份整体负责国内国外电商业务,这被视为阿里电商基本盘业务一体化的关键动作之一。
蒋凡上任后,淘天、国际、1688、闲鱼等电商产业链重新集聚;另一方面,“外卖大战”也让阿里迅速捏合了淘宝、盒马、饿了么等供给体系,打通即时零售。
5月5日,饿了么官宣其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万单。而在此之前,饿了么全年订单仅在2000万单左右,并且在“1+6+N”的战略下一度被边缘化。
其他业务上,阿里国际数字集团第四季度营收335.79亿元,同比增长22%;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转正,实现盈利,第四季度营收为55.54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是由于优酷经营业绩改善。
本地生活集团第四季度营收为161.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主要由高德和饿了么的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的收入增长所带动;菜鸟第四季度营收为215.73亿元,同比下降12%。
AI合力
云业务方面,2025财年第四季度,云智能集团营收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
但在市场看来,18%的增速还不够快——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针对云业务增速细节作出解读,指出一季度增长数据需结合春节周期特性客观看待:“一、二、三月里因为包括春节,很多节奏其实并不是像正常的月份那样平均,所以我认为参考的意义不大。但是在春节前后,我们确实有相当多的新客户的需求,这些新客户的需求大部分由推理应用或者推理场景推动。实际上,真正的大规模需求上线可能是在后面这几个月。因此,我觉得后面几个月的增速看上去可能会更接近于大家可以预测的正常工作情况。总而言之,我们看到‘由推理带动的客户需求’还是在持续、稳定地往上走。”
今年4月,阿里开源新一代混合推理模型Qwen3(简称千问3)。截至4月底,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去年12月,吴泳铭推动了通义APP与通义模型的分拆,将通义APP纳入夸克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统一运营,是互联网大厂中最早做出模型与应用分离的公司之一。
AI正在成为阿里合力最重要的叙事。以通义为底座,阿里正在将多个业务线的AI资源打通,开始全面A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