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野心”

2021-11-23 13:11

  根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战绩再创新高,对比于去年的销量总成绩,天猫增长了421亿,京东增长了776亿,合计增长1197亿。

  在销量总成绩大幅增长的背后,考验的则是企业对商品的运输能力、配送能力。以京东为例,今年“双十一”,京东物流技术驱动全链路预测准确率均值达到约95%,此外,京东物流服务在全国超过300城实现分钟达,93%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

  京东物流的高效率离不开其在该领域的大力投入,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已经运营约1300个仓库。

  被寄予厚望的京东物流,到底有着怎样的“野心”?

  入局——自建物流体系

  事情的开篇,源于刘强东的一句豪言壮语:我们要自己做物流!

  200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注意到公司客户投诉中有72%都是有关物流服务的,有很多包裹丢失和损坏的现象,并且送货速度也非常糟糕。同时,刘强东还发现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总体GDP较高比例,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刺手问题呢?刘强东想到了自建物流的方法。

  刘强东表示:有三个理由支持京东去自建物流。

  1、中国既没有UPS,也没有Fedex,这就存在市场空白;

  2、中国物流成本高。2012年中国物流成本占总体GDP的17- 18%,而同期的欧洲和日本只有5%到7%左右。过高的成本价格就等同于损耗和浪费。

  3、服务品质。中国快递发展虽然非常迅速,但服务品质较低,加盟商和集团企业利益相违背,二者利益不一致,加盟者希望收单多,这就给快递留下了巨大的服务隐患。

  基于这三点,刘强东力排众议,在2007年底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

  发展——构建完整的机器人生态

  2007年,京东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2012年,京东正式注册物流公司,即京东物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京东已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京东接下来的“路子”会非常好走,因为彼时的国内物流行业已经有着非常成熟且规模化的“四通一达”,相较之下,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则显得没有任何优势,连年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如何让京东的物流体系更具优势、更具竞争力?这里,京东想到了技术!

  2016年5月,京东成立京东JDX事业部,而后,京东智慧物流开放平台也随之亮相。根据介绍,京东JDX事业部专注于“互联网+物流”领域,囊括了京东全自动物流中心、京东无人机、京东仓储机器人以及京东自动驾驶车辆送货等智能物流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和科技强化物流体系,为京东物流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可以说,京东JD X事业部的成立就象征着京东物流深耕技术的决心。5年过去,X事业部在无人仓、无人车及无人机等核心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仓内自动化设备到末端配送,当前京东物流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机器人生态。现有产品除了应用于物流中的仓、运、配等环节的如穿梭机、穿梭车,天狼、地狼系统等,还包括具备巡检、商服等个性化功能的机器人。

  +

  仓内自动化——多类型仓储机器人

  京东物流最先选择的是自动化技术,而这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京东的“无人仓”了。目前,京东物流的亚洲一号仓储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无人化,从常规地面工作到立体仓储,都已实现了机器人的有权限替代,特别是在分拣方面,已实现完全自动化。

  在无人仓的收货、存储、包装、订单分拣四个环节,京东配备了多种类型的仓储作业机器人,这些仓储机器人均以京东自主设计的机器人本体为基础,融合视觉检测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打造而成。多种仓储机器人相互协同合作,组成自动化体系。

  京东物流“天地狼-三维移动机器人货到人系统”

  2021年9月,京东物流发布自主研发的“天地狼-三维移动机器人货到人系统”(以下简称:天地狼系统)。天地狼系统兼备立库存储和柔性搬运功能,可以实现3-20米的高密度立体存储,具备高灵活性、高柔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其创新性的三维移动机器人方式,突破了传统移动机器人只能在二维空间行走的限制,能够根据调度系统指令,移动到任意位置,实现了单机同时在地面与货架多重空间行走。

  “地狼”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搬运型AGV机器人,最高承重达500KG,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导航、容器识别、无线开关机、一键归巢等功能,适用于仓储物流拣选作业环节中“货架到工作站”的搬运以及制造业中的物料的柔性搬运,可大幅提高人工拣选作业效率和准确率,减少人员劳动强度和运营成本。今年6月,100多台地狼机器人在西藏拉萨的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启用。

  京东物流 “地狼”AGV

  京东方面同时表示,2021年底,京东物流将实现规模化5G智能仓储机器人的生产落地,形成标准化的仓库、园区等5G智能物流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行业的降本增效。

  +

  末端配送——无人机、无人车

  如果说“亚洲一号”代表了仓内自动化技术,那么京东无人机、无人车则代表末端配送环节中的智能化技术。这表示了京东的物流技术路线是多元化的。

  2015年年底,京东无人机团队成立,起初京东想通过国内无人机厂商寻求合理可行的物流无人机解决方案,但最终无果。之后,京东果断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2016年6月,京东在宿迁设置了第一个无人机末端配送站,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年618期间,其物流无人机开始在宿迁和西安落地实用。在宿迁和西安的发展取得成绩之后,再加之上京东物流于2017年开始独立运营,京东无人机网络覆盖随之加速。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