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00

  疫情防控工作,现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疫情形势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疫情拐点临近;但另一方面随着返工潮到来,此时却也是最为马虎不得的时候。

  这场疫情还需要多久才能最终画上句号?我们的生活何时才能恢复往日常态?面对这些心底时常冒出的嘀咕,大多数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些企业复工的时间也一再往后拖延,从2月3号到10号再到17号,有的甚至仍是未知数。许多企业家竟不知如何是好。

  疫情之下,企业复工与否都成两难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企业开工与否已成为横亘在企业家心头的一道忧思:

  是选择复工,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暂时继续搁置复工?两种选择都各自面临着难处。

  若再不复工,企业还能撑多久是个未知数。疫情对经济短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能够直观感知的。

  若用最简单粗暴的算法来估量:2019年我国GDP达99万亿元人民币,每日产值近2700亿元;停工一周,大约将会有1.8万亿的产值受到波及。

  首当其冲的是消费领域。据恒大研究院估算,仅春节7天时间,电影、餐饮零售、旅游3大产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1万亿,占到2019年一季度GDP的4.6%。

  不少餐饮企业曾直呼“上半年废了”。即便是上市餐饮企业现金流普遍也只能支撑3-6个月,更遑论中小企业了。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的结果显示,34%的企业账上现金只能维持1个月,近9成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

  不开工,中国的中小微企业能撑多久?答案便是,多数可能撑不过3个月。

微信图片_20200221130815.png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则是一家家具象微观的企业和一个又一个需要过平凡日子的普通人。

  而一些有开工意愿的企业,则曾面临某些地方在防控疫情方面的“过度防控”,比如堵路、封路,阻断正常人流车流物流等简单化、极端化的防控措施。这种层层加码让企业更加难办。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己开工了,但物流还未完全恢复,则将面临“原料买不到、产品卖不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重打击,产业链“乱了套”。

  这样一来,反倒得不偿失。复工没有实质进展不说,还增加了员工被感染的风险。员工一旦被感染,则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而那些能够顺利复工的企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其中,防护物资紧缺是许多企业反馈复产中面临的几个最大困难因素之一。企业复工后防疫的压力也比较大。

  近段时间,几家企业相继出现了复工后员工聚集性疫情的情况:2月15日,广州一写字楼复工后,现无症状确诊病例;更早前浙江、重庆等地,企业复工后也出现了类似状况。

  企业渴望开工,却又担心开工后潜在的感染风险。复工与否都已成两难,渐成一张相互拉锯的张力网。这道选择题该怎么做?

  复工防疫,该怎么做

  在这种局面下,不少企业选择了开工。

  那么在复产复工后,又该如何最大程度地预防企业出现聚集性疫情呢?说一千、道一万,离不开最简单的4个字:严格开工。

  虽然说得简单,但企业执行时却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效果。具体而言,以下这几点值得注意:

  1. 企业要时刻掌握员工健康情况

  复工之前,先对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并登记建档,如休假期间旅游史、居住史、接触史等,严格遵守14天隔离期。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等疑似症状不要带病上班,严防输入性疫情。部分企业鼓励湖北籍返乡员工在居住地休假,防止二次传染发生。

  2. 个人防护牢记“三个不”

  疫情之下,全国“严防死守”的政策和舆论造成了一种尴尬的“纳什均衡”,即便感染人数在快速下降、疫情运行态势明显好转。但只要疫情未完全解除、人口还在流动,则任何地区、任何企业、任何人谁都不敢、也不应该贸然摘下口罩。

  所以员工在个人防护上,一定要牢记:

  a. 不戴口罩不出门:尽量把裸露的皮肤,还有头发都藏起来,切断感染源,不要犯鼻子露在口罩外面的低级错误;

  b. 不触碰公共交通的任何地方:备好消毒纸巾,带好可以代替手指的物件,最好戴上手套,注意手部和眼部的防护,避免接触传播;

  c. 不赶上下班高峰:与人流保持一定距离。

  疫情期间,部分企业规定员工必须避开上班高峰(早上7点-10点),或者分成3个时间段上班;还有些企业则规定员工可以灵活延长或缩短上下班时间,实际有效工作时间达到8个小时以上即可。

  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酌情安排班车接送,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尽量保证员工公司和家“两点一线”。

  3. 将消毒防疫变成一项常规动作

  复工之前,落实好口罩、手套、红外体温计、酒精消毒液、废弃口罩收集桶等防疫物资的筹备。

  每天开工前,企业的各个区域都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和通风处理,增加酒精消毒液和消毒纸巾的放置地点,并且每一个小时对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

微信图片_20200221130934.jpg

  更关键的是,企业应该制定有效的事业继续计划,将风险防控延续成企业日常发展的常规动作,以便意外发生时能立即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

  比如日本松下一定级别的高层干部,每人都会随身携带常备应急药,包括应对禽流感的预防药等。

  4. 办公场所、餐厅内,该怎么做?

  a.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监测,测完额温测腕温,并全身消毒。禁止无口罩防护、体温异常的人员进入企业。

  为了避免测温排队过长,物业可在门口处设置提示牌,并在地面上贴1米间隔线标识,隔开距离、以便管理。

  进入办公楼后,先到卫生间洗手消毒。

  b.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近日气温仍然较低,通风时需注意保暖。

  c.员工在座位上办公时,也要尽量佩戴好口罩。

  d.准备好带盖子的水杯,或者自备矿泉水。

  e.员工之间“无触点运营”:

  减少员工之间的接触,是防疫的关键动作。疫情期间,为了防止被感染,部分企业禁止员工握手或者做出拥抱等举动。

文章: 阅读:0 次

小编推荐

上一篇

  • 没有啦

下一篇

  • 没有啦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