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遇也是挑战 物流行业2018年发展趋势与展望

2018-09-14 12:18

  2017年,我国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发展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2018年,在世界交通大国的新起点上,我国将逐步实现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从货运大国向供应链强国的迈进。

  “蹄疾而步稳”2017年交通物流发展回顾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赋予其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未来一段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依旧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任务持续落地的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承上启下之年。2017年,我国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发展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公路运输主要依靠物流车队

  公路运输主要依靠物流车队

  “快”—货运物流加速发展,港口物流增产提速。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完成货运量343.3亿吨,同比增长10.5%。从不同运输方式看,铁路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完成货运量27.6亿吨,同比增长14.6%;公路货运量增速逐季加快,完成货运量266.6亿吨,同比增长10.9%;水路货运量较快增长,完成货运量49.2亿吨,同比增长6.4%;民航货运量稳步增长,完成货运量510万吨,同比增长6.4%;快递业务持续增长,完成业务量273.9亿件,同比增长29.8%。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7亿吨,同比增长7.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7亿标箱,同比增长9.1%。

   

  “融”—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近期重点工作及分工方案》,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推进相关工作。重点推进24个全国性、若干个区域性以及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实施一批铁路物流基地工程,以及沿海和长江主要港口集疏运改善方案。

   

  形成约50个与铁路货运站、港口、机场等有机衔接的综合型公路港,打造约100个与主干运输通道快速连通的基地型公路港。推进铁路线路引入内陆港、自贸区、保税港区。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化基础装载单元。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整合物流服务资源,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拓展国际联运服务,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构建资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

   

  “智”—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不断更新业务模式。国务院《“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和交通运输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强化大数据挖掘运用,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流互联网快速兴起,大量物流设施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有超过400万辆载重货车安装了北斗定位装置;大量的托盘、集装箱等物流设施也已接入互联网,物流连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在“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专业物流”等方面,一批专注于城市配送的平台型企业,纷纷搭建城市货物运输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共同配送模式,引领物流配送先行。

   

  无车承运人利用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大量货源车源,并通过信息网络实现零散运力、货源、站场等资源的集中调度和优化配置。

   

  “联”—多式联运强劲发展,打造“物流”纽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于2017年5月发布,明确多式联运已上升为国家层级的工作。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评比工作,共有两批次46个示范工程项目入围。

   

  截至2017年9月,第一批16个示范工程累计开通示范线路140余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运量超过60万标箱,降低能耗约40万吨标准煤,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55亿元,降本增效效果初显。

   

  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已对50余个具有多式联运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给予资金扶持;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12个集装箱中心站,8个内陆铁路口岸;全国70多个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口岸服务功能的内陆无水港。

   

  在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全国43个规模以上港口建成了集疏运铁路,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不断提高,一半左右的重要港区接入了高等级公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近年来的年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到57条,2017年累计开行2489列,同比增长121%,并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品牌,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

  “冷”—冷链物流特色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提升物流服务品质。2017年全国冷藏车总量达到13.4万量,全年增加1.9万辆;全国冷库总容量达到4775万吨,同比增长13.7%。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供应链服务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同时,政府部门的利好政策也起到示范作用。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严格冷藏保温车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将冷藏保温车辆温控设备的性能要求作为进入运输市场的基本条件,并把温控制冷设备检验纳入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验。

   

  鼓励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以及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在冷链物流中推广使用。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冷链物流园区,加快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中西部农产品规模较大地区的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冷链物流联盟,提升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勇毅而笃行”2018年发展趋势与展望

  如今,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2018年,在世界交通大国的新起点上,我国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从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从货运大国走向供应链强国。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